2004年的5月1日,对生活在欧洲25国的4.53亿人民来说,是个历史性的日子,因为从这天开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正式从15个成员国扩大到25个。为庆祝扩大,欧盟新老成员国首脑于5月1日齐聚轮值主席国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隆重庆祝仪式。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面积达450万平方干米、人口4.53亿,成为全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和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成为整体经济规模与美国相当的国家集团。
一、欧盟的由来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2年7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正式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6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3个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联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马约”指出,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市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成立。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法律大街200号一座十字形的大厦内。
二、欧盟的扩大
欧盟成立后历经三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个新成员国加入欧盟。
与欧盟的前四级扩大相比,本次扩大非同寻常。其意义不仅限于各种有形实力的增强,主要原因在于,本次扩大的主要对象是中东欧国家,它使欧洲跨越了冷战的鸿沟。实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体制的国家的联合,意味着曾是冷战时期两个对立军事集团中的成员国走向融合,标志着欧洲历史在经历了惨烈的热战与严酷的冷战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普罗迪说:“我们启动一体化宏伟计划50年后的今天,冷战遗留的分歧一去不返了,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团结的欧洲。”
三、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
历史上,中东欧国家处于东西方的夹缝之中,是西欧大国与俄罗斯争夺的中间地带。原苏联解体为欧盟进入该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入盟是“走向繁荣富强的起点”,他们迫切地希望塔上西去的列车“回归欧洲”。从中东欧各国全民公决和民意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对入盟表示赞同并充满希望,支持率达80%~90%。但中东欧国家的有识之士也清醒地认识到,入盟之后还有10年~15年的“磨合期”。这些国家在农业政策、人员自由流动、地区差别补贴等方面,跟欧盟的立场仍存在一定距离。
四、安全模式东移
欧盟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叫做“输出稳定”,即把西欧的安全稳定模式的边界向东推进。安全模程式东移这一战略对俄罗斯战略空间构成了进一步的挤压。欧盟扩大对俄罗斯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商机和更大的经济利益。不过,欧盟的崛起归根结底是一种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的崛起。中东欧入盟以后,欧盟将在离俄罗斯更近的地区施政,并将对俄罗斯的发展和安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安全模式东移还意味着欧盟对中东欧地区影响力的加强和对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挑战。从长远看,新成员国对美国和北约的安全依赖将逐步减少,欧盟将逐渐摆脱北约而成为世界安全格局中一支不同于美国的独立力量。
欧盟扩大也是经济共同体的扩大。中东欧国家入盟,可以分享西欧的繁荣,这种分享不仅表现在数字上,更表现为对西欧模式的分享。
总之,欧盟的扩大是一个安全、经济等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的整体。从这个角度看,欧盟扩大的不仅仅是产品和观念,而是欧洲的生活方式的扩大,这个扩大会使欧盟更加自信。
五、扩大后的困惑
欧盟扩大无疑将使其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领域受益,但其中政治上的意义更加明显。通过扩大,欧洲各民族国家间发生战争与冲突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筹码也大大增加,世界上任何一个力量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在实现扩大后,欧盟又通过了宪法条约草案,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
可以说,目前欧盟取得的一体化程度让世界任何其他区域组织都望尘莫及,但同时欧盟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首先,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在政治外交方面明显滞后于经济领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欧盟还不具备“充分的角色”,还难以用“一个声音说话”。这在伊拉克问题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欧盟从15国扩大到25国,其中1/3的成员国来自原东欧地区,这使欧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富国俱乐部。欧盟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弥合成员国间因利益差异所产生的分歧与不协调。
其次,扩大后的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明显。新入盟10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及原欧盟平均水平的一半,有的国家甚至仅有25%。这种严重的不平衡给欧盟的整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第三,欧盟内部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但又困难重重。扩大为25国的欧盟,可分为大国与小国两大类。大国依次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6个大国占欧盟人口总数的74%。其余19国占欧盟人口总数的26%,欧盟内部形成了这样的力量对比态势:人口总量上大国占优势,国家数量上小国占优势。小成员国担心大成员国独揽欧盟事务,将自己边缘化;大成员国则主张义务与权利并存;希望凭借自己对欧盟的巨大贡献来主导欧盟事务。此外,欧盟扩大后,新成员国在体制、法律体系等方面均与欧盟原成员国存在差异。新成员国把欧盟法规转变成本国法规的过程将是漫长而痛苦的。
第四,各成员国在司法、反恐合作等关乎欧洲集体安全的问题上尚不能完全做到一心一意。反恐信息交流涉及各成员国的核心情报和国家主权。由于欧盟在政治、外交和安全领域一体化进程的严重滞后,成员国在信息交流等问题上均表现得相当谨慎。
这些挑战无疑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困扰欧盟的一体化建设,但欧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妥协并在妥协中寻求发展的历史,欧洲煤钢联营如此,欧盟经济一体化如此,欧盟制宪也是如此。正是由于欧盟各成员国有着相对共同的政治和经济目标,欧盟一体化进程才会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六、欧盟东扩将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欧盟大多数新成员国以前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很多。扩大后,欧盟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了解得更深,拥有更丰富的经验,这为欧盟与中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另外,欧盟的扩大会进一步加强新成员国与中国的友好联系。
欧盟东扩对中国的影响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影响。中东欧国家入盟之后,完全接受欧盟现有的一整章规则和政策。对中国经贸关系来讲,有利有弊。有利方面在于:第一,新成员国入盟后关税下降;有利于中国的商品出口。第二,欧盟扩大后,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进入一国,就进入了25国,减少了入关成本,也就是降低了流通成本。第三,扩大后欧盟的经济会增长,一般会推动进口,有利于提高中欧双边贸易水平。第四,从历史上看,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与中国有着长期友好的关系。中国企业对中东欧市场相对熟悉,以中东欧国家为基点,还可以进入欧盟其他国家。
欧盟东扩对中国不利的影响是:第一,欧盟的市场准入规则取成员国中的高端标准,在安全、卫生、环保等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且对第三国适用。中国与欧盟不在一个发展水平层面,这对中国出口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第二,欧盟的反倾销政策,将在新成员国使用。这项政策影响到中欧经贸总量的10%。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差不多,所以,他们有可能利用反倾销政策施加不利中国的影响。第三,由于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必然加强,包括贸易和投资,还有可能导致欧盟一些企业把对华贸易投资转移到新成员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62777.html
相关阅读: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材料解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