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中的水
⑴水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①结合水: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②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⑵含水量与代谢强度、生物抗性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比例的大小,决定着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自由水的含量越多,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生物的抗性与之相反,即二者比值越大,抗性越强;比值越小,抗性越强。
如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自由水的含量成正比;种子储存前应晒干以降低呼吸作用,萌发时需大量吸水,呼吸作用加强,为萌发提供充足的能量。
⑶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生理过程
生 理 过 程
结 构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产生水
叶绿体基质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
O2 + [H] → H20
线粒体内膜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作用产生水
核糖体
单糖形成纤维素等多糖的过程中
高尔基体
DNA复制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质粒
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中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
ATP合成时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⑷细胞中消耗(或利用)水的结构及生理过程
生 理 过 程
结 构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H20 → O2 +[H]
叶绿体基粒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消耗
线粒体基质
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元的分解过程
肝脏等细胞
淀粉、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
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ATP水解成ADP和磷酸时消耗
细胞内
2.植物的水分代谢
⑴水的吸收
①吸胀吸水
A.前提条件是植物细胞在没有形成中央大液泡前,主要通过吸胀作用吸水。
B.其原理是依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吸水。
(注意:由于任何植物细胞内都有亲水性物质存在,所以任何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吸胀作用吸水。)
②渗透作用吸水的原理:
A.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渗透系统的两个条件 ———— 一个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a.半透膜(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b.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c.渗透作用原理的最佳例子 ———质壁分离及复原验证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发生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不吸水,也不失水→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注意:发生质壁分离时,a.内因:原生质层具选择透过性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b.外因: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c.现象是:液泡体积变小;液泡颜色变深 →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发生复原时,则相反。)
⑵水的运输
①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②主要途径:根的表皮细胞→内层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枝条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气孔
⑶水的利用和散失
①植物体吸收的水大约有1%—5%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②水的散失及意义——→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吸收的动力;是水分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⑷水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①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反应)、也是产物(暗反应);
? ②水是光合作用的介质,整个作用都在水中进行;
? ③叶肉细胞缺水,气孔关闭,气孔关闭后,CO2进不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光合午休现象。
⑸水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①水是呼吸作用进行的反应介质;
②水既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第二阶段)也是呼吸作用产物(第三阶段);
③种子的呼吸会随水的增加而加强(干燥的种子利于贮存,潮湿的种子因呼吸消耗有机物而不利于贮存)
叶肉细胞,缺水会导致呼吸作用下降。
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应用
①根据蒸腾作用原理,植物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有利于移栽的成活率;
②根据渗透吸水原理,给植物施肥时不能施浓肥;
③根据矿质元素吸收的原理,多雨季节要给旱地作物进行开沟排水;
④根据呼吸作用原理,晒干的种子有利于长期储存。
3.动物体内的水分代谢
⑴水分的吸收
? 单细胞动物:直接吸收,以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收。
多细胞动物:必须通过内环境,哺乳动物为例:水→消化道→消化道上皮细胞(自由扩散)→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
3条来源:来自饮水(主要来源),来自食物,来自物质代谢。
⑵水分的运输:由血液循环运输
⑶水分的利用
水分进入组织细胞后,除为新陈代谢提供水环境外,还参与各种代谢活动,如呼吸作用、糖类、蛋白质的水解。
⑷水分的排出
单细胞动物:通过细胞膜直接排出。
多细胞动物:高等多细胞生物不能直接排出,必须通过内环境交换,由血液运输至相应部位排出,主要途径有4条:呼吸系统呼出少量的水,皮肤的汗腺分泌汗液,由肾脏分泌尿液排出(主要途径),由大肠排出。
⑸水平衡的调节
①调节方式:神经—体液(激素)调节
②参与调节的器官与激素
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
③调节过程——负反馈调节
⑹有关几种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①血浆蛋白含量过低 正常时它不能通过血管壁,即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浓度差主要由它造成,其含量过低,组织液不能正常回流,从而导致组织水肿;②由于过敏、机械的损伤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造成组织水肿的现象;③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分子蛋白质随尿流失;④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蛋白质营养缺乏);⑤寄生虫等使毛细淋巴管阻塞。
5.水对生物的影响
⑴影响生物的生存;⑵影响生物分布;⑶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非洲肺鱼的夏眠等);⑷植物的向水性等。
6.水的污染
⑴水体富营养化 淡水→水华,海洋→赤潮。
⑵重金属污染 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沿食物链进入人体,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水俣病。
⑶有机物污染 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经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消耗大量的氧气,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这类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食品、造纸、皮革、酿造、石油化工的工业废水。
⑷有害微生物污染 如大肠杆菌、寄生虫的污染,导致水质变差,不宜饮用。
⑸有毒物质的污染 如酚类物质、氰化物的污染
7.模拟练习
1.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水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最终的电子供体
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C.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有水生成
D.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
2.盛夏季节,在炎炎烈日下,人们闷热难耐,此时若来到浓荫避日的树林下会顿觉凉爽。下列事实中,可以用来解释其原因的是( )
①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 ②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③人靠出汗来调节体温 ④植物体在光直射时,吸收的热量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下列涉及生物体内有关水的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氨基酸R基的羧基中的氧用18O标记,则在其参与形成多肽时,脱去的水中一定含有18O
B.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需要水参与
C.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H2O、O2中都可能有检测出18O
D.人体因花粉过敏,血管壁通透性降低,会使水分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
4.将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长为5cm的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依次在30分钟和4小时时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条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b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逐渐复原
C.c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D.d条马铃薯细胞浸泡液浓度增加
5.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当人一次饮水不足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下列能表示调节过程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纵轴表示激素和渗透压的变化程度,横轴表示调节的时间)()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B 解析:主要考查了水平衡的调节。当一次性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造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降低,低于正常值。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在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多。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得体内水分得以补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到正常值。若饮水过多时,两者正好相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73500.html
相关阅读:2012年高考生物重点复习: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