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验设计中常用术语归类总结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生物学实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是实验教学中的难点,这类试题思维量大,信息和情境新颖,设问角度多样,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其思维能力。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理科综试题来看,实验设计是实验考查的重点题型,同时也是考生易失分的题型。现在,将实验设计中的一些常用学科术语进行归类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这部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实验步骤(一般不宜连续描述)

 

1、取材分组编号

 

⑴取材:常用术语:随机

 

规律1:动物:选取年龄、性别相同,健康的同种动物;植物:选取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

 

常见有关“相同”

 

①所有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齐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规律2:进行实验室个体大的动物如狗可以少取,个体小的动物蝌蚪可以多取;植物进行实验时可以多取,动物进行实验可以少取;定性实验可以少取(只需要观察现象),定量实验可以多取(要求平均值);

 

规律3:需做切除手术的一般不选幼小动物。例如:探究“生长激素对动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一组需切除垂体作为实验组,一组不切除垂体作为对照组,不能用蝌蚪或小鼠(易死亡),应用体型较大的狗。

 

⑵编号: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规律1:如果在容器中进行的实验或直接在某些自然生长的植物上进行实验,第一部要取容器,在容器上编号,或对植物进行挂牌标号。

 

规律2:组别编号不能与题目中所给材料试剂的编号相同;例如:试剂A、B、C……,而实验也编号A、B、C……

 

2、分别操作变量出现

 

⑴实验组:探究性:需要进行才能知道结果的;验证性:设置

 

⑵对照组:探究性:不需要进行就可知道结果的;验证性:自然情况,没有设置

 

规律1:实验中组数较多时,可以画成表格

 

例如:验证“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茎的伸长具有协同作用”实验

 

实验分组

1(对照组)

2

3

4

处理方式

不加激素

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

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

规律2:加入试剂时,实验组加入“适量”的试剂,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对照试剂;

 

规律3: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

 

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放在相同的适宜的外界条件下”等。

 

3、给予适宜条件

 

常用术语:将两组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育一段时间

 

4、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规律1:必须写出检测指标

 

规律2:很多化学反应类型实验肉眼观察不到,可考虑加入指示剂,借助颜色变化或仪器辅助观察。

 

例如: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新陈代谢”实验,甲状腺激素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的化学反应无法观察,但可以以大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

 

规律3:一般不写出实验结果,只有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才在步骤中写出实验结果

 

二、实验结果和结论(一定要先描述结果再写出结论)

 

⑴对“探究性实验”的预测:

 

探究性实验: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的实验方法

 

规律1:实验组多种结果,对照只有一种结果

 

规律2:需作正、反、中间状态三方面的预测(有时两种)

 

如果是研究某试剂对某动物身体的影响,题目却给了A、B两种浓度的试剂,即实验设置3组

 

讨论的结论有

 

 

规律3:教你一招:会用“无显著差异”一词

 

⑵对“验证性实验”的预测:

 

课本上已学知识点的验证实验,不能作三方面的预测,只能作与已学知识点和验证性结论相符的预测

 

规律1:结果只有一个,结论只有一个;

 

规律2:如果是前后对照实验,结果写在步骤中,其余全部写在最后(前后对照实验,大都为验证性实验);

 

规律3:验证性实验大都是课本中常见的一些事实性知识,往往要求用生物语言去分析,分析语言要求具有条理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77659.html

相关阅读:Flash MX环境下DNA结构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