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训练提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         ,作于       时期。课文节选自小说第十回,回目的标题是                        ,主人公      ,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小说通过描写他走上农民起义道路的曲折历程,深刻表现           ,          的重大主题。 

 

2.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赍发jī      掇石zhuì 彤云tón?    拽上yè

 

B.恁地nèn    ?察qī    髭须zī      盘缠chán

 

C.玷辱diàn   仓廒áo    尴尬gāngà      酒馔zhuàn

 

D.迤逦yǐ     央浼měi   虞候yú      朔风sù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方得脱免。

 

②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③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④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⑤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自行烫酒。

 

A.①主意。②动词,吃饭。③消息。④无论如何。⑤盛菜羹的木桶,汤,菜羹。

 

B.①出头做主。②名词,下饭的菜肴。③消息。④好坏。⑤热水桶。汤,热水。

 

C.①出头做主。②动词,吃饭。③情况。④不管怎样。⑤热水桶。汤,热水。

 

D.①主意。②名词,下饭的菜肴。③痕迹。④好坏。⑤盛菜羹的木桶,汤,菜羹。

 

4.从句子后面的括号内选择词语填入句中的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    将进来。(走、跨、迈、闪)

 

②看那雪,到晚越下得     了。(紧、大、密、猛)

 

③旁边止有一块大石,    将过来靠了门。(推、掇、移、搬)

 

④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大    一声:“泼贼那里去!”(骂、叫、喝、喊)

 

A.①走,②大,③推,④骂。    B.①跨,②密,③移,④叫。

 

C.①闪,②紧,③掇,④喝。    D.①迈,②猛,③搬,④喊。

 

5.对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标题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林教头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的省略;二是由三个名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缀连而成,犹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句中“风雪”当作为名词活用动词来理解。这三种说法有没有道理?你最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答:

 

6.前呼后应,榫接缝合,正如金圣叹所说:“草蛇灰线,一以贯之”,是本文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小说对雪、火、枪、刀、酒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请从其中任选两例,各写一段二三百字的赏析文字。

 

答: 

 

7.古人说:“无巧不成书。”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一系列偶然的巧合事件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请你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说明小说的这一特点。

 

答:

 

8.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任务,请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片断,说说小说是怎样通过手刃仇人这个场面来刻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

 

答: 

 

9.课文可分四个部分,请你仿照回目的形式,给每一部分写一个小标题。

 

答: 

 

10.小说两次描写了隔墙听音之戏,请你对这两个场面进行对比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一)(李小二浑家)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正说之时,阁子里叫:“将汤来!”

 

(二)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③)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人物的名字。

 

答: 

 

(2)这两段隔墙之戏,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解析与答案

 

1.答案:施耐庵。明末元初。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2.解析:A.掇duō(缀zhuì);拽zhuài(曳yè)。B.?gē(乞qī)。D.朔shuò(塑sù)。

 

答案:C.

 

3.解析:《水浒》是用古代白话文写就的小说,相对来说,通俗易懂,但与现代汉语也有许多的不同,特别对那些同形异义的词语,阅读时要格外留神。本题选的都是此类词语,要防止用今义释古义。

 

答案:B。

 

4.解析:①闪,才能表现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的神态。②紧,不仅能表现雪之大之密之猛,而且富有神韵,能使人联想到形势的紧张,林冲处境的紧迫。③掇,不需费多大的气力,表现林冲力大无穷,与下文“轻轻掇开”相照应。④喝,最能表现林冲声如雷霆,威震敌胆的气势。

 

答案:C。

 

5.解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准确地理解题意,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目的含意,值得体味、探究。

 

答案:第一种说法,通过补充后的题目是对文章所叙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但停留在表层意义上,未能揭示小说的主题。第二种说法,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林教头”,故事发生的环境是“风雪”之夜,人物活动的处所是“山神庙”。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的意境,有利于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按名词说,原题可改换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是,这是否符合作者原意?尚待研究。比较起来,我们认为以第三种说法较妥。小说的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风雪对火烧,“雪”理当作动词解,“风”修饰“雪”。风雪在用作动词之后,除了本义,还派生出引伸义,有“雪耻”之义,因此,这个题目便可理解为:林冲于风雪之夜在山神庙前报仇雪耻。这样既符合故事情节,又切合小说主题。

 

6.解析:文学鉴赏是近年高考突现出来的测试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列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同时分析它们在结构上或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上所起的作用。限于篇幅,下面仅举两例,其余请读者自己完成。

 

答案:(1)课文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此,小说开始便点明“却早冬来”,前往草料场“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离草料场院前去沽酒,“那雪正下得紧”,离开市井酒店,“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小说反复描写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雪,林冲才去市井沽酒,才会看到山神庙;因为下雪,草厅才会倒塌,林冲才会夜宿山神庙。其次,小说一再描写雪,也暗示了林冲处境的险恶,暗示一场人生搏斗的大风暴即将到来。

 

(2)课文选自小说第十回,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所以小说在写雪的同时,也反复描写火。林冲刚到草料场,看见“老军在里间向火”,林冲接收了草料场,“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草料场最怕是火,而这里偏偏有火,不禁使读者悬心,这火是不是因林冲疏忽而起?但是林冲离开草料场“将火炭盖了”,回到草料场“炭盆内的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至此读者放下心来,草料场不会起火了。但林冲来到山神庙,突听“必必剥剥地爆响”,“只见草料场里火起”,这是怎么一回来呢?这样写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最后差拨自供:“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原来他们是要用火烧死林冲,即使没有烧死,也可以栽赃诬陷是林冲自己失火,“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所以,小说前面写林冲自己点火,是为了陪衬后面写的火,用以衬托出陆谦之流的阴狠歹毒。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记“火”和“雪”,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

 

7.解析:这是一道故事情节鉴赏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巧合,就是其中的技巧之一,这些偶然的巧合的事件,初觉出人意外,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的逻辑,所以又觉得真实可信,才有艺术鉴赏的价值。这是一对矛盾,通过鉴赏,体会作品高超的结构艺术。

 

答案:(1)林冲异乡遇故知李小二,而且还是小二的救命恩人,这为后文小二告密埋下伏笔,看似意外,但细想林冲为人,惯于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也就不觉为奇。(2)陆谦密谋杀害林冲选择李小二店铺,看似巧合,但前文有交代,李小二店铺位置在“营前”,小二“安排的好菜肴,调和的好汁水”,所以选择这个地点便很自然。(3)大雪压倒草屋,救了林冲性命,看似意外,但课文交代草屋“四下里都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以致林冲担心“这屋如何过得一冬?”而且雪下得很大,林冲外出喝酒来回五六里路,时间又长,所以草屋被风雪压倒,就属正常。(4)林冲和仇人在山神庙相逢,表面看很意外,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林冲外出喝酒看见了山神庙,草屋倒塌后自然会想到来山神庙过夜。课文交代明白,山神庙离草场才半里路程,周围又没有房屋,所以陆谦等人在风雪之夜观察火势也只能来到山神庙。课文还交代了,林冲来往山神庙和酒店在草料场东,而陆谦则是从西而来,所以他们没有中途相逢的机会。因此,林冲和陆谦在山神庙意外相逢,就是可信的。综合上述情况可知,小说情节的发展都是出人意外,但因为有周密的交代,所以才符合生活的逻辑。

 

8.解析:这也是一道文学鉴赏题,重在分析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

 

答案:这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林冲形象。语言描写集中表现在几声大喝,这是人间最简短的反抗宣言,宣告了敌人死期的降临,表现出林冲的威武雄壮,正气凛然。行动描写集中表现在枪挑仇人,动作干脆利索,表现了林冲武艺超群,胆量过人。击杀三个贼人的方式又各有不同,对富安、差拨略写,陆谦是事件的核心人物,所以详写。同时,小说在着力表现林冲勇武的同时,还描写了陆谦之流呆若木鸡的神态,在对比描写中表现林冲的英雄气概。

 

9.解析:这是一道语言应用题,主要测试对仗句式的应用。

 

答案:林冲异乡遇故友,小二店中谢恩人;陆虞侯暗中设计,林教头买刀寻敌;假惺惺管营关照老囚犯,傻乎乎林冲接管草料场。火冲天众奸贼泄密山神庙,风雪夜豹子头刀复血海仇。

 

10.(1)解析:优秀小说的语言都是个性化的语言,与人物身份、职务、经历、性格完全吻合,因此,不用介绍,就可以判断出说话的人。《水浒》的这段人物语言描写非常精彩,仅用“一个道”,“一个应道”、“那一个道”、“又一个道”,故意把姓名都隐去,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余地。陆谦是主谋,直接受高太尉指使,富安是走卒,顺从陆谦旨意说话,差拨受陆谦指使,直接献计与执行阴谋,着意向陆谦表功,抓住这些特点,就容易辨析出说话之人。

 

答案:①⑤⑦——差拨。②④⑨——陆谦。③⑥⑧——富安。

 

(2)解析:这是比较阅读题,比较可以同中求异,也可以异中求同。课文写的都是隔墙之戏,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是同,题目要求同中求异,从两个方面分析它们的不同之点。

 

答案:第一次是密谋,担心有隔墙之耳,所以交头接耳,切切私语。听者断断续续、隐隐约约,不甚真切。这便为后文设下悬念,试想,若小二之妻全都听到,文章谈何曲折好看?如果什么也未听见,又不能引出林冲复仇的情节。所以金圣叹说:“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第二次陆谦等人以为阴谋得逞,不担心有人偷听,所以得意忘形,你要表功,我要邀赏,雪夜荒庙,肆无忌惮,高门大嗓,放声谈笑。又只是一门之隔,林冲自听的真切,一字不漏。这次偷听迅速激起了英雄怒火。所以金圣叹说:“山神庙里听三个人说话,听得极仔细,又正妙于听得极仔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90168.html

相关阅读:高一语文学习方法:高中语文预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