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要求背诵默写课文中的相关诗句:
(1)描写“江山如画”的诗句是 。描写赤壁之战中周喻形象的诗句是 。
(2)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旨趣相同的诗句是 ,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是 。
(3)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东坡为之叹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时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
(3)樯橹灰飞烟灭。 (4)一尊还酹江月。
(5)料峭春风吹酒醒。 (6)回首向来萧瑟处。
答:
3.说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正确的项是( )
(1)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当年周瑜在赤壁兵败曹操的历史故事,广为人民传颂,为下片描写周瑜埋下伏笔。)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四个字是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概括,一个“画”字强化了豪杰人物活动的背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同时也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意。)
(3)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作者正值从沙湖买田归来,脑子里装的全是购置家业一事,所以对外界天候的变化竟然全无察觉。)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表现了他无所谓的态度,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即不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诗人开篇即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表明他对骤然而至的风雨所抱的态度。)
4.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项是( )
(1)怒潮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个诗句描写了钱塘江水势汹猛,江面辽阔。)
(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这个句子诗人采用了借代和对比的描写方法。)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诗人在描写紧张急烈的战争场面中插入这个细节,使词在密中有疏,相得益彰。)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周瑜一代武将的勃勃英姿。)
5.按括弧内指定的要求分析的下面诗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个诗句为什会成为豪放派的千古绝唱?)
答: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用了哪些技巧描写了赤壁怎样的自然景观?
答: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个诗句运用哪些方法刻画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答: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个诗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
(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明明先经风雨,再见到雨后复晴,怎么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答: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这个句子争议很多,焦点是诗句的主语,一曰主语是苏轼,此句写苏轼神游赤壁古战场,自己笑自己多情;一曰主语是周喻,此句写周喻神游故国,遇上苏子,笑苏子多情。袁行霈先生赞同第二个观点,他从词语的意义来阐述理由:“神游”的意思是身未往游,而精神魂魄往游。苏轼既已身在赤壁,怎么能说是“神游”呢?“神游”的当是周喻。“故国”的意思是古国、祖国或故乡。赤壁讲成是周瑜的故国才顺畅。现在请你换一个角度,为第一个观点说说理由,好不好?
答:
7.在《定风波》中作者通过途中遇雨这件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
8.分析两首词的韵脚,说说它们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
9.此首《独觉》作于苏东坡晚年流放海南儋州之时。请你结合注释细细品读,回答问题:
独觉
瘴雾①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
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
浮空眼缬②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
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 。
注释:①瘴雾:湿热蒸发致人疾病的雾气.这里代指岭南。②眼缬(xié):眼发花.
(1)从诗中看出,诗人谪居之地生活条件艰苦窘迫,具体表现是: 。
(2)“焰火生薪聊一快”,表现“快”的诗句是: 。
(3)请你从《定风波》这首词找出两句诗填在诗的最后,与诗的主旨保持一致。
答:
(4)诗的题目含意是什么?诗中照应题目的是哪一句诗?
答:
(5)这首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
10.请就苏轼对人生的看法,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进与退”的问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600字。
答:
解析与答案
1.答案:(1)乱石穿空,惊涛拍崖,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杨柳岸,晓风残月。 大江东去。
2.解析:这里列出的词语有的是古今同形异义,有的是借代,有的是活用,有的是通假用法,各种情况要仔细区别。
答案:(1)现在一般指短时间,词中指的是那一个时代。(2)现在一般指往年、昔年,词中指的是正当盛年。(3)樯橹,本指船上的设置,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灰、烟,名词活用作状语,意即像灰一样、像烟一样。(4)尊,通樽,酒杯。酹,把酒洒在地上祭奠。(5)寒冷。(6)现在一般指从来、一贯,词中指刚才走过来的地方。
3.解析:本题旨意不仅在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而且在对其作用的分析,实际上这是一道语言鉴赏题。题中没有指明是一项,便暗示可能是多项选择题。(1)“人道是”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这里的赤壁不一定就是当年三国时周喻败曹操的赤壁。用语非常准确。(3)“余独不觉”与“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荡胸襟。
答案:(2)(4)
4.解析:这道题目涉及诗句内容和表现技巧的分析。(1)词的题目是《望海潮》,这个句子照应了题目,描写的是钱塘海潮。(2)“雨具”借代拿走了雨具的仆人,“同行”与“余”对比。(3)“小乔初嫁”是疏笔,战争场面是密笔。(4)“羽扇纶巾”代指周瑜,“樯橹”代指曹操水军,周瑜在词中是儒将的形象。
答案:(1)(4)。
5.(1)解析:鉴赏这个诗句一要注意诗人将江与人合写,以大江为背景衬风流人物;二是要理解诗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实是眼前滔滔大江,虚是滚滚历史长河,暗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诗人既写眼前大江景色,又是一种暗喻,喻指历史长河,时光流逝。苏轼登赤壁临长江,自然会由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到不断流逝的时光。无情的逝水流光,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不复有当年的光彩,真正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又有几个呢?词一开始就不同凡响:一派江水,千古风流,无穷感慨,豪情万丈,让人感到词人是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看得远,想得深。全句气象磅?,淋漓悲壮,堪称千古绝唱。
(2)解析;这一道鉴赏题,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其表现技巧,二是概括赤壁景观的特点。
答案:诗句把浪涛喻雪堆;用动词“穿空”、形容词“惊”、数字“千堆”进行夸张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又是对偶句式,诗人调动上述修辞手法,使诗句奔放自如,气贯长虹,把一幅气势磅确、境界宏阔的壮丽图画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3)解析:本题与上题一样,也是内含两个问题,一是描写方法,二是人物形象。
答案:羽扇纶巾,是外貌描写;谈笑间,是神态描写;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借代、夸张、比喻等描写方法。作者通过这样描写,表现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儒将风度。
(4)解析;本题难点在第二问,分析时必须扣住“多情”二字,仔细斟酌内蕴的诗人的“情”。
答案:用的是倒装句式,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即应笑我多情。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面,想到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便建立了那样惊天动地的功业,而自己呢,比他大十多岁,却贬谪在这里,没有为国为民作出什么有益的事来,头发也很早就花白了,相形之下,是多么的不同啊! 所以这里的“多情”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白发”固足已使人生悲,但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所说:“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种悲有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有尚未实现鸿鹄之志的颓唐。
(5)解析;此题启示我们,鉴赏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善于抓住诗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深入分析,从中可以探求作者内蕴的深意。
答案:前面写的风雨,是大自然的风雨,也是现实政治斗争中的风雨,是客观现实的存在。而后面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诗人的心态,意思是只要自己“归去”,像陶渊明一样归隐江湖,超脱尘世,就可以不把功名利禄、个人得失挂在心头。
6.解析:这是一道发散性思维题,启发我们对同一问题,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
答案:我们可以从词的结构来分析。词分上下?片,上片写赤壁雄奇的景色,下片分两半:上半缅怀周郎,下半抒感遣怀。若以文章结构而言,本词可分两部分:“樯?灰飞烟灭”以上,铺写“大江、赤壁、周郎”三个意象;“故国神游”以下,写诗人自己这个意象。前是客体,后是主体,所以“故国神游”以下的主语应是诗人自己。
7.解析:这也是一道发散性思维题,只要言之成理,对这首词的主题容许有多种理解。可参看“问题探究”栏目。
答案:略。
解析: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押韵、平仄、节奏等方面,因此,鉴赏诗词的平仄,节奏,特别是押韵的情况,体会它与诗词情感的关系,乃是诗词鉴赏的重要内容。刚接触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一定的声韵知识,注意从这方面多加分析,也便不觉困难。
答案:《念奴娇》的韵脚是:物、壁、雪、杰;发、灭、发、月,均为入声韵。这首词,气势豪雄,风格飘逸,让人想象拍板高唱之时,一定能使江波鼎沸!这雄伟的气势当然来自命意,但韵脚激越短促的入声,用在怀古的题目下,有助于造成寂灭激切的气氛,结尾押“月”字,呼应“?”字,更有飘逸出尘的感觉。
《定风波》声、行、生、迎、晴,押同一平声韵;马、怕,押仄韵;醒、冷,押另一仄韵;处、去(古韵同部)押又一仄韵。其特点是;(1)上片为二平二仄一平,下片为二仄一平二仄一平的韵脚。(2)5句押平韵一韵到底,在每一个仄收句后跟二字衬句,与仄收字同韵,一共三处,三韵三转。这首词用韵句的平仄声韵脚交替出现。平仄交错,平韵为主,很好地表达了那种自在洒脱之情。
9.(1)答案:“瘴雾”、“北风生体疥”、“朝来缩颈似寒鸦”。
(2)解析:“快”,快乐,是领起下文的中心词,表现了诗人以苦为乐的旷达胸怀。他的快乐具体表现在把用来“生薪”取暖的“焰火”描写得非常美丽,把取暖看得非常幸福。
答案: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
(3)解析:《定风波》的七言,共有8句,从押韵来看,能放在最后的只能是第2、5、8、11句,因《独觉》是写在屋内烤火,第1、2句的“穿”“行”,第3、5句的在泥泞中走路,第6、8句的“山头”都不合诗意。
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表面看写“风雨”“晴”也在室外,但这里可以指抽象的政治斗争的风雨。“向来萧瑟处”喻指从前走过来的风风雨雨的坎坷不平的人生旅程。)
(4)解析:觉,是全诗的眼,是诗的主旨所在。所以,要仔细体会其含义。
答案:觉,佛教语,即大觉大悟。独觉,暗示这是只有自己才达到了一种精神境界。这是什么境界呢?吸引读者赏读的兴趣。诗中照应“独觉”的诗句是“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5)解析;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要求把诗的题目“独觉”的内容具体化。
答案:此首《独觉》作于诗人晚年流放海南之时,把谪居荒凉之地生火取暖的窘迫生活,写得富有诗意,意趣高远而超凡洒脱。在琼州的穷山恶水中只得茅屋一间,生火取暖便觉如坐春风,溅起的火花如彩霞万朵,桃李盛开,欣欣然不知所之。快乐与平静信手拈来,丝毫没有对一路贬谪的命运的抱怨和所受苦难的巨细描摹,置身于孤独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坡仙”的旷达品格,是一种宁静、淡远的超功利、超现实的禅境。
10.解析:进,就是指仕途和事业上的成功;退,则是指仕途和事业上的挫折。这是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怎样对待呢?范仲淹是“进亦忧,退亦忧”,苏东坡则是“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你呢?请想一想这个问题,对于今后的成长会很有好处的。
答案: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99908.html
相关阅读:高一语文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写作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