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语文习惯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浙江省绍兴市的高考状元魏益佳高考语文成绩136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尤其是近几年来西藏地区高考汉语文卷,字音、字形、词义、实词、虚词、病句、名句等基础知识部分直接考查知识积累的题目占了将近一半的分数,此外,在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中,有许多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激活积累才能完成的。因此,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积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单元积累法。就是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二是考点积累法。就是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就是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如复习汉字字形时,就可以从易混点的角度进行总结:例如,复习汉字的字字形的识记,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积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写错的字。比如,茶房酒肆的“肆”与肄业“肄”;寒喧的“暄”与喧闹的“喧”。

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的命题点,积累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 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上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好能是同时拥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二)积累文言实词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文言实词120个,其实要适应要高考的需要,应该是越多越好。积累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

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

这些在课内都有所见,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3.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4、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5、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是高考文言实词的主要考查点,考生备考时,要针对这些考点不断的积累知识,加强训练,培养结合语境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三)积累古诗文名篇。

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宋代的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腹中的诗书从何而来呢?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舍如利刃辩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才高八斗的智慧;温文尔雅、谦和恭谨,文质彬彬的气质;从何而来呢?从背诵中来。背诵是一个人才能、智慧、品格养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曾在背诵方面下过大功夫,集学者、作家、翻译家于一身的钱钟书先生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发誓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不但背诵了大量的古代文学名著,而且精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古印度语言。他的文章历史典故随处可见,精譬妙喻俯拾皆是;他的演讲气势恢宏,妙语连珠,机智幽默。著名小说家巴金,十二岁时就能背《古文观止》,杰出文艺评论家茅盾,小时候就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赞叹之余我们悟到了什么呢?没有背诵,没有文化的积淀,不可能成为一个有语言修养,有文化内涵的人。

文言文在藏族办高考中并不涉及太多,所以,可简略而过。

(四)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对高三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有思想内涵的故事。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会化为自己的东西,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增加了语言的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要有“学以致用”的思想。以往也有一些学生问我,我这个学期摘抄了两大本,怎么一到作文时,仍然感到无话可说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你有“兵”不会用“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积累材料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在写文章时用,到时候你要想到这些材料,要学会用,这发问的同学就是只管抄,不去用。二是抄写时,就没有用的意识。我们的学习时间是十二分的珍贵,我们抄东西时,一定要想到有用没有用,如果这个材料没用,那我宁愿去休息也不去搞摘抄。去年我在所教班内举行一个语文学习经验介绍会,胡森介绍说,他抄一个故事,就在下面加上批注,提醒自己用在哪些观点之下。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可以说胡森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更经济,更高效的摘抄法,你可以试一试。

(五)答题技巧。答题技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些同学失分,不是失在知识能力上,而是失在没有题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复习语病题时,就要在把握六种病句特点的同时,掌握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1)审读法。审读法就是通过审慎的阅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大凡读起来别扭,听进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再仔细分析判断,查清语病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读第一分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就会觉得不通,要在其结尾加上“情况”或“状况”之类的词语比较顺畅。

(2)紧缩法。紧缩法就是把句子的修饰成分去掉,就其主干部分,检查语病。例如,“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把它紧缩后就是“他按排了内容、时间、人员以及问题。”显然,“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

(3)类比法。也可以称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怀疑有语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的句子有语病,那么原句也有语病。例如,“今年春节,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这句话通不通,可以用类比法来检验:“这个工厂的几十台机器,几百个工人放弃休假。”“这所学校的几十间教室、几十名教师放弃休假。”显然“机器”、“教室”、“消防车”都不会“放弃休假”。

(4)比较法。在选择有语病的项时,四个选项中往往有两个容易排除,剩下这两个,就为难了,那个干扰因素比较大的选择项,也给人似是而非的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如果是确认两项都有问题,就选择问题较大,较明显的那一项。

再如,现代文阅读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07339.html

相关阅读:《师说》特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