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到形式新颖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这样说过:“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文贵出新,阶段的作文更应如此,尤其是考场作文。在评分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正是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在作文写作中表现为观点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等等。在此,笔者主要从其中一个角度——形式这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到新颖。

形式新,并不是让我们创造新的体裁,而是考虑通常用在某些内容上的形式,可不可以换成别的形式,或者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高考现在对文体基本不做限制(除诗歌外),从这个层面上给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是考生之幸,也是作文个性化之幸!所以近年来在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不少变换形式的佳作。都有哪些新颖的形式可供我们参考的呢?

一、“蒙太奇”式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中的一种手法,就是把许多镜头剪辑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主题统一的电影片。高考作文中,学生可以借鉴这种手法,将那些时间或空间跨度大、线索或头绪纷繁的材料,穿插组织起来,灵活地演绎话题。

如2005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以“纪念”为话题,一考生写的《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将60年作为一个分水岭,分别选取60年前和60年后的法国诺曼底、苏联斯大林格勒以及中国东北三个场景并进行对比,围绕“纪念”这一主题铺陈开来,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其特点在于它新颖的电影蒙太奇手法和紧凑的对比结构。

二、故事新编式

说到故事新编,我们第一反应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采取时空交错、古今杂糅的手法批判现实。在高考的作文中,不乏有学生对我们所熟知的童话、寓言、文学名著、历史史实等进行改头换面,并赋予他们新的意义和现实性,写出了不少佳作。如《阿Q新传》等,让阿Q去经商,不讲诚信,惨遭失败,利用这样一个形式阐释“诚信”的价值。

如08年的安徽省的高考作文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一考生另辟蹊径,运用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作文题材,以唐僧考察三个徒弟的“坚毅之心”“乐观之情”为缘由,用“取经路上,要带什么出发”为问题提问三个徒弟,八戒的“钱财”、沙僧的“干粮和水”以及最终落脚到悟空的“感动”这样三个不同的答案,阐述生命的意义,从而使命题“带着感动出发”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不过故事新编这种形式学生也容易犯很典型的错误,就是“故事”中我们熟知的人物到最后只成了一个姓名代号,脱离了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这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文言文式

高中阶段语文的教学还是以文言文为重点,加之文言文本身文化底蕴丰厚,使得很多考生在考试中尝试用文言文形式来写作,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赤兔之死》,作者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老到的语言功夫使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也令阅卷老师赞叹不已,一致打出了满分。从这以后,很多考生都借鉴这种文言文的形式进行构思写作。

如2011年全国卷的材料作文,给出了一则“最诚信的业主”带买彩票的故事。一考生写的《诚信》,运用娴熟的文言表达形式,采用正反对比的手法阐述和?、吴三桂、文天祥等人,如写到“和?为人臣而不诚乎,于人上属而不信乎,卒身死人手,而为万世所诟”,振聋发聩,字字珠玑,随手拈来,实为一篇上乘之作!但是写这类文章,文言文功底必须深厚,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加之本身文体形式限制了论据的使用,当代的一些例子,社会热点用文言文无法表达,说服力受到损减。

四、书信体

书信作为人与人交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虽然在现代通讯以及电子媒体发达的快节奏时代,这种形式被人们慢慢忘记乃至淘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和E-mail冷冰冰的文字比较起来,能收到一封纸质的信,感受扑面而来的清香及亲切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一件事!文字的最高境界是“以情动人”,而书信体是最能展现人情感的一种形式,高考作文中,如果我们的文字想要感动别人,和别人进行虚拟的面对面交流,无疑采取书信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010年的北京卷高考作文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一考生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和古代先哲“墨子”进行对话,《致墨子的一封信》副标题足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文中对“墨子”欲扬先抑,从一开始怀疑“墨子”不会仰望星空,到最后明白了“非攻”策略和“济世良方”来说明他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智慧与能力,让人从亲切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书信体最主要是以情动人,或娓娓道来,或振聋发聩。

介绍的这些形式上的创新只是我们采取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论怎样变化,一定要有利于内容的表达,切不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而损害了内容,弄巧成拙。事实上,以上列举的高考佳作形式只是一方面,文章最终能被评为优秀作文乃至满分作文,最主要的还是和考生的深刻的立意、深厚的语言功底、选材的独特各个方面脱离不了关系的。本文只是想通过对形式的这样一种梳理,让考生开拓眼界。作文的训练还是“任重而道远”。

试技巧:如何在考场有效时间内巧答数学

专题推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34797.html

相关阅读:解析高考小作文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