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题的解答,历来是高考备考复习中的重点所指,也是难点所在。笔者对此曾作过不少探索,撰写了不少文章。本文试以这些研究为基础,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具体试题的解答和主观题练习的总体要求提些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提高政治主观题的解题能力有所帮助。
一、唱好解题三步曲
政治主观题的解答,应该是包括“审题”“析题”和“答题”等环节的“三步曲”,但遗憾的是学生在平常的复习中,往往忽略了审题和析题的重要性,拿到题目就直接开始作答。这种“三步并作一步”的解题坏习惯,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分。因此,这里首先从微观的角度,就政治主观题的解答作些说明。
1.仔细“审”
解题的第一步是审题,主要明确如下三个方面。
(1)审设问,明指向
通过审设问,我们要明确题目在“问什么”,据此确定“答什么”,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在具体审设问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设问的各种指向:一是思维指向,即明确“是什么”型、“为什么”型还是“怎么办”型。二是知识指向,即明确要求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知识作答;有些题目还明确要求用某个模块的某一具体知识(点)进行回答。三是主体指向,即明确设问是否有特定的主体限制。特定的主体在政治生活中主要有党、政府、人大、公民、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在经济生活中主要有国家、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农民等。另外,我们在审设问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一些其他指向,如设问是否要求结合材料,设问有否针对特定的事件和现象等。我们若明确了设问的各种指向要求,其实也就基本上知道了这个题目该答什么,答题的针对性自然就能提高。
(2)审材料,明信息
试题材料是命题者精心选择的,往往蕴含丰富的信息,是回答问题的重要依据,许多题目甚至“答案就在材料中”。因此,在审题过程中必须重视审材料、明信息,做到材料“有什么”我们就“答什么”,避免信息遗漏,提高答题的全面性。在具体审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三个环节:一是读“全”材料,即全面阅读材料,养成对材料进行逐字逐句仔细分析的习惯,这是提高答题全面性的前提;二是读“准”信息,即对材料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这是提高答题全面性的关键;三是读“出”知识,即对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进行学科解读,用具体的学科知识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3)审意图,明目的
命题者在命题时,总是有明确的意图的,总是想通过这个题目考查我们相应的知识、能力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审题时就要揣摩命题意图,明确题目要考查什么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调用相应知识和能力作答,做到“要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有效性。具体可分三步:一是目标定位,即要以命题者的思维思考问题——命题的目的是什么,要对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定位,有时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定位。这是顺利作答的前提。二是知能再现,即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对命题意图所考查的知识、能力作全面搜索,再现课本上的具体知识和自己所积累的各种能力。这是提高答题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三是恰当选用,即考生在自己再现出来的具体知识和各种能力中,根据设问和材料的要求正确选择、合理运用,组织答案。
2.全面“析”
解题的第二步是析题。一个题目需要考生分析的内容可能是很多的,但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尤为重要。
(1)析关系
试题的分析,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分析试题中蕴含的各种关系,并从各种关系中来获得解题的信息和思路。首先要分析设问与材料的关系。试题的设问与材料的关系,从作用看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的引出问题;二是引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对于第二类问题,需要考生解题过程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提取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有效信息。其次要分析材料与课本的关系。要根据课本知识和设问要求,来确定材料中的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信息是无效的。再次,还需要对材料与材料的关系进行分析。一是要挖掘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原因与结果的联系、问题与对策的联系等;二是要进行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比较分析,以明确区别与联系,分析问题和成绩,把握现状和趋势等。
(2)析角度
政治主观题中有一些题目是比较开放的,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综合考虑,寻找尽可能全面的角度,以有效提高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一是要善于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如何解决”型,题目是要解决某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够解决的,往往需要众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用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二是“有何意义”型,题目的材料中通常是一个事件、一种现象等,要我们分析事件、现象所产生或具有的意义,由于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意义,所以也应该采用主体分析法,如对党有何意义、对国家和社会有何意义、对个人有何意义等。二是要善于从不同对象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最常见的有关“三农”问题,往往需要我们从农民、农业、农村、城镇以及国家等角度进行分析。三是要善于从不同层次(层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常见的是有些问题需要我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
(3)析范畴
政治主观题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对策等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具体的,其所起作用或带来的影响也往往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具体的。因此,我们在解答相关题目时,分析问题范畴、明确具体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答题过程中,我们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区域范围,主要考虑“国内”(又可分为当地、区域、国家)还是“国际”(又可分成“地区”和“世界”);二是内容(或知识)范围,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还是其他方面来分析。另外,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人们在做出某种具体决策之前,一定会考虑到诸如可能性、必要性(有时表现为紧迫性)、重要性(特别是地位怎样、意义如何)、必然性等问题。因此,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就需要考生考虑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等范畴。
3.规范“答”
解题的第三步才是答题。经过仔细的审题和全面的析题之后,答题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规范性问题。
(1)务求清楚
答题的过程是考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给阅卷老师的过程,换言之,答案是要给别人看的。答案的书写务求清楚,这也是答题最基本的要求。这里的清楚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条理清楚,做到答案的序号化,最好每一点的答案前用比较醒目的①、②、③、④等带圆圈的数字序号来表示;同时要注意,每写完一点,应该另起一行再写下面的答案。二是要表述准确到位,用政治学科的术语来组织答案,而不能把政治主观题答成语文的“小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要准确、牢固地掌握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而不能满足于大概知道的层次上。
(2)突出重点
答题过程中,在务求清楚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突出重点。因为考生组织一道主观题的答案,往往会考虑到很多要点,因此在答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答案点写在前面,而把模棱两可的答案写到后面;二是在一点答案中,要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句子写在前面,让阅卷者一眼能看到答案中的有效信息,千万要避免本末倒置,甚至使关键信息淹没在大量的“垃圾文字”当中,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3)强调结合
所谓结合,主要有两层要求:一是在答题中要做好学科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材料内容的结合,既不要单纯地搬教材知识,也不要机械地抄材料内容,而是要运用教材知识来分析材料内容,或者用材料内容来论证学科观点。二是在答题中要注意引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中的有关内容。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有关论断,就需要我们学习领会并在答题时适时引用。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52641.html
相关阅读:高一新生谈怎样学好政治:过来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