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 “提问”能力的一些尝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的一句很深刻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是在做“学答”。----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固然很多。但要扭转这种局面,关键还是靠我们教师。下面,便是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转变观念,明确意义
  
  我曾在学生中进行过一次书面调查。题目是:说说你对“提问”的看法和想法。学生的回答近似一致。有的说:可以启发我们的……;有的说:可以了解我们的……;有的说:可以调动我们的……。不难看出,所有的回答,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提问是你教师的事,而我们只管一个字----“答”。
  
  看来,我们有必要向学生“灌输”以下三个观点:
  
  1.“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你们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可以问教师,问课本,还可以问专家、问教授、问权威!
  
  2.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和每一项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从无例外。
  
  3.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
  
  有了“想法”,还得有“做法”。我的一些做法是----
  
  1.营造气氛。就是发动全班学生,寻找名人名句和名人名例。每人一句,每人一例。包找、包抄、包贴----贴在教室后面一块空白的墙报上。不出一星期,墙报就变得非常热闹:有马克思的座右铭“怀疑一切!”,有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有笛卡儿的“我怀疑,所以我存在。”……名例更是俯拾皆是:有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表,有伽里略做的两个铁球的实验,有早在少年时代就盘旋于爱因斯坦脑际的那些问题……等等,等等。
  
  2.尝试尝试。当时正是期中考试之前。我把考试的要求和盘托出,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每两人合出一份模拟试卷。这是我的一个尝试,目的是告诉同学们:“出题”(即“提出问题”)并非老师的专利,人人能干,而且人人都有可能干好。同学们干得非常投入,不少题目颇有创见。同学们通过自己出卷,再互相答卷和阅卷,既复习了知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
  
  3.亮出一个口号。因为我在无意中发现,教室后面的墙报上还缺少一个通栏的大标题,于是,便在班上搞了一个“标题征集”的活动。不久,一个响亮的标题产生了: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请一位同学把它写得大大的,贴在墙报上,让同学们每天都看看,都想想。
  
  二、享受乐趣养成习惯
  
  我觉得,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如能不断地开动脑筋,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享受到这种的乐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我的一些做法是:
  
  1.精彩的问题上黑板。为了提高效率,我在每堂课的最后,都要公布下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预习的重点,并要求学生设计好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本人进行两项处理:一是掌握预习的质量;二是筛选。曾如,在讲动量守恒定律之前,我就筛选出五个问题,公布在小黑板上:①康乐球在桌上碰来碰去,它们的动量守恒吗?②为何要用钢球来做动量守恒的实验?③动量守恒的前提是什么?茫茫世界,能否觅此“净土”?④你是如何理解动量守恒定律中所说的物体间的“互相作用”?⑤中国球员的体重,一般不及欧美运动员,为了提高冲撞的能力,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由于精彩的问题可以到黑板上去“亮相”,这就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机会,而我在讲课时也可以直扑重点和难点,减少了“无用功”。
  
  2.“牛角”比“尖”大赛。每堂课上,我都要抽出5----10分钟,和同学们一起钻钻“牛角尖”。譬如,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某人站在平板车上,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如附图),在锤子的连续敲打下,这辆平板车能持续地向右驶去吗?----下面是当时的一段课堂实录:

 

相关信息:
浅谈物理课堂的提问
物理课堂上的提问技巧反思
美国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物理教学中有关提问的一些思考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共3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52996.html

相关阅读:学习不难,会学就能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