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课程标准》的“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要求,高考试题的命制越来越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着眼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基本规律是选择题4、5个左右的问题情境,包含11个选题。
基于“生活化”这一规律,我们要特别的关注2014年元月左右-2015年年初这一阶段发生的各种热点问题。我简单的分了类:
一类是关乎地理的“自然”科学问题。例如2014年广东卷的“欧洲西部极寒天气”一题。其背景是“全球变暖和北极涛动”这一目前气象学界的前沿问题。只不过命制过程中做出了与高中地理的最大限度的妥协。再如我们黑龙江省考的新课标二卷中的“蓝水、绿水”一题。倒是算不上什么前沿问题,但是此情境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全新”的定义,且没有配图,要求我们在临场时快速、准确、全面的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整合。这一类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刻意准备,且也是无从下手。更多的是完善好我们的学科知识与能力体系。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第二类热点问题是“时政热点”例如14、15年发生的国内外重大的事件。如2013年国家领导人的出访线路就被作为“情境创设”的出发点。当然考核的内容与其关系不大。再如我国与不同区域间的经贸合作,“中国在巴西投资建设钢铁、汽车项目”、“中国在俄罗斯东部投资建设造纸厂”、“日本在中国的汽车工厂”等。又如国内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关切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开通。
水资源的跨区与调配,可以考察沿途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并可以直接考察调水的意义和调水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的生态坏境问题等。
(2)北京APEC会议。
在西方(美国)人看来,本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中国做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减排”新承诺,并将于不就后召开的巴黎全球气候大会上签署正式文件。无论试题怎么出,APEC只不过是个噱头。
(3)“雾霾”之痛。
2014年的高考中已经有考题关注过了,雾霾的成因,危害,治理等问题。
2015年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环保部披露说我国已经完成了大气 <http://www.12369.org/Class.asp?ID=25>污染防治9个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石家庄、南京的首要污染来源是燃煤,天津、上海、宁波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扬尘、流动源、工业生产。”在我看来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情景吗!可以考察“雾霾”形成的区域差异。
(4)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
此素材更多的可以用以人文地理“城市、交通”甚至“旅游地理”的试题命制与考核。
(5)“一带一路”战略。
这是一个热点不能再热的热点了,按照中国的文化特点,这个热点笔者断言在2015年的高考语文、地理、历史、政治试题中必有出现。我认为用一种“以小见大”处理手段来体现“一代一路”这个战略性的经济发展思路是个不错的素材。也就是情境创设时现将“一带一路”抛出,但马上将信息的给出限定在某个处于“一带一路”的或大、或小尺度的局部区域上,然后填充此区域的自然地理信息和人文地理信息并加以考核。
(6)“新常态”新提法。
正如时下沪深股市的火爆让我无法理解一样,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优势已不在。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面临着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巨大压力。2015年初全国两会,习近平提出的经济“新常态”是值揣摩的,这不仅是一轮的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更像是朱?基任总理时我们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改制时的“剧痛”。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从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的当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更可以看到我们的总理充当“高速铁路的推销员”,“习总搞定巴基斯坦的水电项目”这样的“政府”出面搞项目的现象。(当然马英九不赞同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的做法,多累啊!服务好,引导好,规范好,就好。)因此,中国三大产业的调整,特别是工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工业布局的调整,如何提高第二、三产业的的产业层次。连带城市带的规划调整,城市化面临的问题。自然是高考地理考核的重要着眼点。事实上13、14年已经全面开考了。如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考题。
2.创设情境,填充信息,设置问题,考核能力。
(1)高考试题的问题情境呈现出“图文组合化”的特点。这是由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的。绝大多数地理规律均具有“区域”上的差异性。
(2)信息填充“留白”。
笔者认为,高考命题研究员,所选择的“问题情境”更多的是先前较为完整的一篇“说明文”。存在完整的“因果”逻辑关系。完整的阐释了某个地理事物、现象、规律。但是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将某些逻辑链中的“原因”或“结果”留白,并将其设置在“设问项”当中。已达到考核的目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53086.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地质地形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