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非智力因素 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要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会严重影响学习,扼制智力的发展。反之,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却有着促进作用,甚至对智力上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是每一个教师都应重视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培养;潜力       关于“非智力因素”是近些年来人们日渐重视研究的课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某种程度上是由学生个人的聪明才智(即智力因素)所决定的,但很大程度上也要受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毅力甚至个性的影响。这里的学习动机、兴趣、热情、毅力等就是我们所说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智力因素主要由遗传决定;非智力因素则更多的依赖后天的培养。遗传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但后天的培养却使非智力因素有着宽广的发展天地。     纵观多年来的生源状况,我们老师中的不少人都在慨叹:“一届不如一届”。教学过程中,我也确实发现,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逐年递减的情势,按常理说,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着良好的营养条件,优越的生活环境,更有着父母的关心,祖辈的呵护,智力与体质应该比他们的父辈优秀的多,可为什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么多呢?诚然,学习差的学生中确实有一些智力水平较低,没有能力或缺乏能力完成现有学科知识的学习,但更多的孩子都是智力正常的,为什么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情况令家长和老师沮丧呢?我想,这种状况是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常听一些老师说 :“某某学生很聪明,就是好动,坐不住,很浮,不用心,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学习搞的一塌糊涂。” “某某学生虽然脑子慢些,可肯学踏实,成绩却很突出。”这两个事例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很好的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不良的非智力因素会严重影响学习,扼制智力的发展。反之,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却有着促进作用,甚至对智力上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潜能,是每一个教师都应重视的课题,这也是我们加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火车没有动力不能奔驰,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对于学生来说,要完成学业也需要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愿望。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习很差的同学,抛开智力因素不谈,这些学习很差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就不学,不愿学,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愿望,甚至其中的一些人报着混日子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确定远大的目标,加强学生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正确引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要在教学中从这几个方面多努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索气氛     教学中的启发式就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情境,这种教学方式取得成效的核心就是有精当的设问。它不是机械的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而是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水平,严格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等循序渐进原则,精心设计出的有适当难度具一定挑战性的问题系列,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生物第十六章第一节鱼类时,我就依据上述想法,避免了平铺直叙,以同学们很熟悉的一句话:“鱼儿离不开水”为开场白,切入了“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题,从而引发了同学们积极的思考。在亢奋的学习愿望的支持下,在设计好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逐一观察了鲫鱼的体色、体形、鳞片、侧线、鳍等外部特征,并了解了鳃、鳔等内部结构,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批改、评讲作业是教师常用的反馈形式。及时评改作业,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强化学习的效果。那种自以为讲得很清楚而忽略评改作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批改随堂作业,不要冷冰冰地写个“阅”字中,也不要刻板地写上甲、乙、丙、丁的等级,如能适当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词句,针对性的评语,如:“有进步!”,“思路清晰”,“字迹工整”,“望今后更细心”,“再努力,你会做得更好!”等,情形就大不同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激励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三)合理运用表扬     表扬是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适度的表扬对良好的行为有强化作用。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原则上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应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批评中要带有鼓励。当然,表扬要适度。不能滥用表扬,更不能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放任自流。     例如,刚接初二年级的某班时,该班的学习成绩与课堂纪律与其他班相比均有明显差距,但因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好的一面,表扬进步行为。肯定“绝大多数学生做得越来越好”这一主流,鼓励了广大学生,强化了良好行为,削弱了一些学生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使该班学习和纪律都有很大改观。     (四)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一堂课结束了,我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就此画上句号。如果教师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就象说书写小说设置悬念一样,让学生带着“不满足”离开课堂。势必会引发学生的持续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输血与血型”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们了解了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什么时候需要输血,ABO血型系统中各血型的人分别能接受哪些血型的血液等问题之后,我对教材作了延伸:血型是终生不变的,而且能够遗传,如果父母都是A型血,孩子就一定是A型血吗?血型究竟是怎样遗传的呢?这些问题虽然暂时还得不到解决,但却驱动着很多学生更专注于生物学科的学习,直到初中毕业,甚至上了高中     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有了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这门学科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堂课成功与否,一个教师讲课是好是坏,不仅要看其讲述的内容是否清楚明了,重点是否突出,逻辑性是否很强,还要看他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善于运用实验提出问题,调动语言巧设悬念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在意趣盎然的气氛中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先演示实验:将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分别滴在两个玻片上,在酒精灯上烘干。之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滴有土壤浸出液的玻片上留下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而另一玻片上只留下淡淡的痕迹。至此,问题出来了:这白色的粉末是什么呢?随后,很自然地又引出:“土壤中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思考着问题。如此积极、主动地学习,效果当然是好的。     (二)培养学习困难学生(差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发现:“差生”短时记忆能力与程度好的学生差距并不大,而长时记忆与程度好的学生相去甚远。因此,在终结性测试或期末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就落后一大截儿。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帮助这些同学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我有意加强了“短时记忆”的检查,让他们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适当分解一堂课的难点,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对促进学习也有积极意义。     (三)巧妙地把学生的其他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     一些学生热衷于体育运动。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讲“反射”一节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两位同学师某和曹某参加百米决赛,发令枪一响,师某立即象子弹出膛一样窜了出去,而曹某却本能地退半步才冲出起跑线,虽然曹某拼命追赶,最终还是落在了后面。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解释说,因为师某经过训练建立起良好的条件反射……结果一堂课下来,有关“反射”的内容,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以上所述是本人在生物教学实践中,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培养跨世纪人才进行的初步探索。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53098.html

相关阅读:考前必纠10个高频知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