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堂充满智慧与乐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 要: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奉献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究的课堂、一个互动生成的课堂、一个赏识信任的课堂、一个充满智慧和乐趣的课堂。本文通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让化学课堂充满智慧与乐趣。

  关键词:智慧 乐趣 化学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一种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构建化学活动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变得富有智慧。在传统课堂中,知识的“灌”、作业的“多”、气氛的“闷”、评价的“缺”使我们的很多学生都厌恶课堂。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丧失了,少的是积极、愉悦、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厌烦、挫折的感受。而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奉献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究的课堂、一个互动生成的课堂、一个赏识信任的课堂、一个充满智慧和乐趣的课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中,我们师生都感受到了化学课堂的快乐与魅力。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授课中,我首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入了本课课题:很久以前,有一群人在满是贝壳的沙滩上烧火煮饭,在收拾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在锅的底部有一层亮晶晶的物质。接着提问学生:猜想亮晶晶的物质是什么?当部分同学猜到了是玻璃后,进一步设问:贝壳、沙子怎么就变成了玻璃?这其中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这便引出了玻璃的制备原理,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满足学生主动探究的需要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新课程也明确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虽然生活中有较多硅及其化合物,但对于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和抽象,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物质的性质,学生可能只是死记,而没有真正的感受,没有真正的理解。正如有人说的:听到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为此我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如学习硅酸钠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究二氧化硅的实验方案并上台演示。设计了两个学生实验:一个是硅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另一个是硅酸钠的阻燃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硅及其化合物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含硅材料的环节,学生纷纷说出有电脑芯片、水泥材料、水晶饰品、玻璃器皿、陶瓷餐具、太阳能电池、硅胶干燥剂、光导纤维……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体会到了它们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了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巧设提问,创设一个互动生成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 如在学习二氧化硅制备硅酸时,我提问学生:你会通过什么途径去制备?思考后,有学生马上就说用二氧化硅与水反应。这时我并没有立即否定他的答案,而是进一步设问:你是怎么想到二氧化硅会与水反应的?学生说联想到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此时我及时给他鼓励,鼓励他能用类比方法进行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接着进一步提问:二氧化硅主要存在哪些物质中?学生想到沙子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继续提问:你还认为二氧化硅会与水反应吗?学生说不会,否则河边就不会存在沙子了。此时教师点出在用类比方法进行性质推导时还要考虑递变性和特殊性。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其它制备途径,经讨论学生想到: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然后硅酸盐与酸反应生成硅酸。这其中一些环节是预先没有考虑到的,所以教学不能完全根据教师预设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

  五、设计富有探究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课后我设计了一道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研究拓展:如果你想研究电脑芯片这种材料,你想研究什么?想怎么开展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实验等途径了解了Si的特性及应用等。

  作者:李启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57547.html

相关阅读:高校奖学金制度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