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政治科目的任务和方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全面复 习的基础上的提升。主要任务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分值上,重点提高第Ⅱ卷(非选择题)的得分率。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或叫综合题)。第一轮复习是考点复习,主要任务是获得第Ⅰ卷(选择题)的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的60分的主要靠第二轮复习来获取。
  
  2.在知识层面上,帮助学生重点掌握好能体现政治学科思想和反映高考本质要求(选拔性)的重点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时具有理论思维价值(学科思想)和命题价值(也可以说成是应用价值)。
  
  例如在《经济学》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 值量、价值规律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容是每年高考都要考的知识。
  
  《哲学》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内容也都是每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
  
  《政治学》中的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竞争的实质等,都是既体现政治学科思想又具有很好的命题 价值的知识。
  
  这些重点知识既是解答非选择题的工具,又是组织答案的主线。
  
  3.在能力上,重点提高学生解题的四项基本能力能力--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第二轮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当然,这四项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但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主要是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二、第二轮复习的主要方法
  
  高考试题第Ⅱ卷(综合题)的命题坚持的是"能力立意"的原则,而"能力立意"是以"问题立意"的形式反映在高考试卷上。我们第二轮复习的方法主要采取的是"专题复习"
  
  1.做好知识专题的复习工作。旨在帮助学生对高考命题中重点知识融会贯通, 能做到综合运用。
  
  例如,经济学可以概括为:一个观念:资源与资源配置的观念;两种手段: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统一;三种动力: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专题:"资源与资源配置"
  
  (一)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1)自然资源:可枯竭与非可枯竭--资源的循环利用;(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3)文化是重要的资源;(4)环境是稀缺的公共资源。
  
  (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搞好国家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构起来。
  
  (2)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通过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生产环节,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在分配环节,通过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在交换环节,通过建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法规、扩大进出口贸易等;在消费环节,通过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引导合理消费等,都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做好时政专题的复习工作。时政专题的复习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专题,不能多而杂。不要立足在猜题押题上。
  
  (1)要确定好专题。确定专题要密切关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所谓社会生活中的重热点问题,就是对当今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起着决定作用或重大影响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科技进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今年要特别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扩大消费。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问题,它们解决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其它各种问题的解决。我们的学生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而不要过分去追逐其它的热点。
  
  (2)要把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与这些重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确定的专题必须是高 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说明的重热点,也就是说与学科主干知识有较为合理的结合点。既是高中学生应该关注的问题,又是高中学生可以分析和回答的问题。只有这些重热点问题才有命题价值。而其它哪些与学科知识没有很好的结合点,哪怕媒体炒的再热也不会成为高考的重热点。
  
  例如: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为什么和怎么样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在《经济常识》中,要认识市场经济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消费的地位、作用(为什么--论证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说明如何扩大消费,特别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民的消费(怎么做--探讨问题的能力)。
  
  在《哲学常识》中,涉及到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在《政治常识》中涉及到国家的职能等。
  
  又如。如果高考试题立意在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上,在经济学上就会涉及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等。在政治学上涉及到党的领导,国家的职能,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等。在哲学上就涉及到坚持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等知识。既要运用上述知识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又要运用上述知识来论证和探讨问题,同时上述知识还是学生组织答案的理论基础。
  
  3.做好题型专题的复习工作。重点是全国高考文综第Ⅱ卷中的政治单学科综合题的题型训练。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题干来看,主要有:文字材料题、数据表格题、图形图表题。
  
  ●文字材料题如(2006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 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国家职能。(8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12分)
  
  (3)结合这个事例,说 明发展现代农 业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12分)
  
  ●数据表格题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年份

进口

出口

总额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杂项制品

总额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杂项制品

2001

1978

321

419

151

2398

134

438

871

2002

2459

390

485

198

2971

153

530

1012

2003

3400

490

639

330

4034

196

690

1261

2004

4440

655

740

501

5528

264

1006

1564

2005

512 2

777

812

609

7129

358

1291

194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注:表中数据均取整。 分类表中省略了"未分类其他商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项。
  
  材料二
  
  据统计,2005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30%。但高科技产品主要还是信赖进口,如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设备 、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依赖进口。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加,面对这一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完善我国涉外经济体制和法规政策、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开展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战略对话、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积极增加进口、主动减免某些非洲国家的债务等。通过这些努力,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
  
  (1)材料一、二,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10分)
  
  (2)针对从材料一、二所得出的问题提出相 应解决思路。(8分)
  
  (3)用政治常识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列举的措施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14分)
  
  ●图形图表题如(2006年全国文综卷第38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  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工业应该采取的措施。(12分)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2分)
  
  这三种形式的专题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既可以单独地进行某一个专题的训练,又可以同时兼顾复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57666.html

相关阅读:学习习惯:有效提高成绩的“错题本”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