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要重规划,每个单位时间要有目标
二轮复习好像是煮夹生饭,学生复习的新鲜感已没有,对知识似懂非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即需求分析,学生最需要学什么,再思考我们该怎么教。我以为二轮复习不能完全按照复习资料亦步亦趋,而应有所取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复习规划。然后细化到每一个单位的时间去。查漏补缺,计划要到位,要到每一节课。如语文早自习天天有,我每次都有安排,并有验收检查。
要想目标收到实效,充分备课非常重要。备课包括选择哪些资料、哪些题、怎样讲以及老师认真做题。老师先前做题很重要,石门县特级教师张家明老师认为:“二轮复习,老师要多做题,学生才能少做题。”是的,老师多做题,才能选好题,才能讲好题,学生才不会陷入低效能的题海中。而且老师通过找资料、做题等认真备好了课,能加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和智能的落差。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师生课堂教学与交流的过程中,这种落差的广度、深度越大,对于课堂教学就越有利,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就会越有效。
紧扣大纲回归课本
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乃支撑学科的脉络,是思维和方法的基础。通过对2012年高考地理的综合分析发现,高考命题强调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整体把握,以及主要观点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在不同模块的考查中,均突出其相应的思维和方法的要素:自然地理突出地形、气候、水文的成因分析、过程描述及其相互联系的推断判断;人文地理侧重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与评价,强调动态变化;区域发展的综合性突出,重点考查地理要素分布、发展与联系,区域发展的内涵,区域差异的比较。
从地理高考命题上知识点的统计分析上看,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考点有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天气(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与气候(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判断),水循环与洋流,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口增长与迁移,城市功能区与城市化,区位因素与产业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际联系等。
从考查内容看,高考试题多选取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和可再生的内容,即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主干知识。每套试题的设计不回避重点内容,不再强调知识点覆盖面,即使单科试卷也不面面俱到;不再追求自然与人文、中国与世界各板块内容的平衡,不回避某些重点要素或区域。
精透真题掌握技巧
高考试卷都是命题人员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经过长时间、反复推敲和讨论的杰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年真题是十分难得的学习和模仿的素材,对考生极具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感触,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由于缺少解题方法和答题经验,得分却不理想。因此在考前进行严格有效的高考真题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力争做到规范答题,不留遗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59262.html
相关阅读:2015高考地理最后冲刺试题:地球运动规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