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蔚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百岁老人徐中玉的藏书中,最多的或许要数由他主编的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了。作为教育部的部编教材和大学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的知名度极高。近日,记者就语文学习的问题,与徐老有过交谈。
问:大学和中学的语文学习篇目该如何衔接?
答:在我们新编的《大学语文》里,更换了大多数原版所选的与现行中学语文主要教材课文重复的作品。我们让大学生要么是学习中学里已经接触过的这些名家的其他作品,要么是选择学习其他名家的作品。大学生应当选读本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名家名作精品与现当代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兼学影响较大的外国名家名作,力求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总之,学语文是期望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艺术修养与阅读习惯、写作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再说,学生自小学至中学,各阶段都应有本国语文教育课,到了大学阶段以至今后长期的工作阶段,无疑都应当不断地学习语文,学习得好,工作也才能做得更好。哪能认为学过一阵母语后就已经足够了,不必再学的道理呢?
问:如何理解语文教材及语文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答:加强语文教材和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忘记语文的工具性。按教材来说,分为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小说的阅读与欣赏等四项,希望对学生的阅读欣赏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我觉得,语文教材及教师的提示,不求面面俱到,而以把握要点为主,以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学生们也尽可各抒己见,对课文加以讨论。所出的思考与练习题,也要力求从实际出发,期望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问:许多同学都迫切想知道,如何通过学语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答: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毫无秘诀”,只有指引、鼓励同学们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只读不练不想不实践,是进步不了的。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指导写作的书刊,其中提出了不少条条框框,似乎很全面,但却缺少生气,没有血肉,非亲自摸索、体验得来。这使我想起了读过的中外作家、学者亲自写出的学习与写作经验,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他们或说理或抒情或描写,各种写作知识都有。他们的文章不仅使我在学习写作上,更在思想上、生活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不比那些条条框框、缺乏感悟力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吗?(来源:新民晚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64891.html
相关阅读:特级教师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摘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