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业批改的实践和认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教学中,我经常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一个知识点我们讲过多遍,学生做过多遍,可是学生该怎么错还是怎么错,是我讲解不到位,还是学生笨?其实可能是我没有用好一个武器——作业批改。现就我的具体做法谈一下个人浅显的认识:

  一、缩短批改周期

  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等生,测验考试后都急切地想了解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即时确认”。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最短的时间里,教师应及时对作业做出评定,因为当学生及时得到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时,他们就能在印象鲜明、记忆犹新的情境中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调整和矫正。所以,对于数学作业我都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批完并讲解改正。在老师的感染下,学生每周的练习题都做得既认真又有质量,真正起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并实现了其查缺补漏的作用,其效果真的不错。

  二、变“重结果而轻过程”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以往的作业批改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如果结果正确就划“√”号,结果错误就划“×”号,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教育是数学教学的潜在目的,所以我们在数学作业批改的过程中,不是仅把重点放在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上,更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上。结果错误,但思路中有合理部分,我们就肯定其合理的部分,指出不足之处;结果正确,但思路不清,我们就让学生重视起来并认真思考。因为解题的策略、过程既反映着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又反映着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批改作业时,必须重视那些深层次探索研究的学生的解题思路,有针对性地给出恰如其分的评析。这样可促使学生作业时思考最优解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的合理性和独创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变“单一的批改方式”为“多样化的批改相结合”

  以往的批改往往是单一的教师的全批全改。对这样的批改我做过试验:若仅看结果不仔细看过程大约45分钟可批完两个班的作业,但是这样的批改效果一般;若结果过程兼顾,且对于不同的解法、不同的错误做详细的记录,则批改一个班就得接近1个小时。显然后者的收效比前者的收效要高,但是费时费力。一天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在作业批改上尝试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教师批改。

  典型题目、单元测试都由教师亲自批改。我批改时会做以下的记录和分析:哪些同学做得正确?他们有没有好的独特的解法?这个方法值不值得推广?哪些同学出错?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是粗心大意还是某一个知识点掌握不清所致?我们必须弄清楚他们出错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使作业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2.互批作业。

  简单的作业随堂批改。新课后,我为了巩固新知,简单的作业就当堂完成,做到“五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当堂变式练习。

  3.小组批改。

  习题课作业小组批改。我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组长要适当负责本组的作业。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各自的解法,寻求最佳解法。作业完成后,每次作业由小组指定的同学把批改的情况向教师汇报。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这种办法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求知的机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既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65474.html

相关阅读:打造开启数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