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难改死记硬背 加强逻辑思维考核或成突破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目前,"实行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种模式的高考"、"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措施已陆续出台,给学生减负带来了曙光。然而,很多高中一线教师认为,仅仅有这些措施,仍然难以触动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应试压力依然沉重。高考改革问题的结症究竟在哪儿?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授汪馥郁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呼吁,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高考命题中增加逻辑思维能力考核的权重,使之成为高考改革的侧重点。
  
  可将逻辑思维能力考核融入各学科之中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虽然教育改革措施频繁出台,但是仍然改变不了素质教育形式上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实际上扎扎实实的局面。
  
  汪馥郁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可在高考命题中增加逻辑思维能力考核的权重,使之成为高考改革的侧重点。他分析,增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核,并不单单指某一个学科增加,而是可以将这种考核方法融入到每一个学科之中。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外语、物理等学科都可以用到。
  
  对于在中国教育的普遍焦虑下,增强对逻辑思维能力考核是否又会演变成为另外一种"应试教育"的问题,汪馥郁回答,高考命题突出考核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说在命题时专门增加逻辑知识的题目,例如什么是三段论,周延的概念等等。而是要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核恰当地"渗透"在语文或数学的试题中。使学生仅凭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不可能获取很高的分数。而当学生只有具备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较好地回答题目。
  
  汪馥郁进一步阐释,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活的知识",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考中突出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应注重学生整体思维能力训练
  
  对于目前有的地方高考语文中增加了"微写作",清华附中上地学校语文高级教师翟暾对光明网记者谈到,不论新增加考核内容的分值多大,每增加一项考试内容,学生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应试教育"之所以猖獗并成为"封建式"一统天下,就是我们的教育恐慌和不自信的结果。
  
  翟暾认为,高考语文命题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考阅读和写作即可。阅读就考两篇,古诗文一篇,现代文一篇,写作只考一篇。其他知识点在这其中都可考察,无需单列。
  
  他还给记者举出了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的例子:作文《梦游清华园记》,另一题为"对对子"。他认为当时的题目体现了出题者的从容与自信。
  
  "当然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今的教育不一定要完全照搬民国,民国也不一定完全可取,但其从容、自信,却可学可法。"翟暾说。
  
  翟暾强调,面面俱到,反有不到;生怕遗漏,反有遗漏。摒弃细枝末节,摒弃恐慌和不自信,注重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训练,才是教育未来的真正出路和突破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66837.html

相关阅读:地理诗文及注释:我国的领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