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代化的含义
概念:“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近代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领域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和思想领域的人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这是整个世界近代化最为主要的发展线索,中国近代历史也不例外。
过程: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内容:经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标志,并引起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实质: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前提:在中国近代,在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中国大门,他们既是“强盗”,也是“先生”,他们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学技术,近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价值观。
三、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化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和军事的近代化;中国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的近代化;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中国社会结构的近代化。
1、中国经济和军事的近代化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近代人的企业,但多是西方殖民者开办的;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铁路、轮船、电讯。
洋务运动时,中国的军队开始使用新式枪炮,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海军。
甲午中日战争后和清末“新政”期间,又开始编练军事组织、武器装备近代化的“新军”。
2、中国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的近代化
1858年,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861年初,清政府开始设立总理衙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中央行政机构。
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此后,经过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行政机构被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的行政机构所取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此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进一步完善。
3、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始建立新式学堂,并且开展留学教育。
戊戌变法期间,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废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准许设立报馆、学会;鼓励留学教育。虽然,上述措施大都被废除,但它们还是冲击波了旧的封建教育体制。
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废除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此后,中国出现第一次近代以来留学高潮。留学生在国外接受西方近代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建立了完善的近代教育体制。
4、中国社会结构的近代化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迈上了新的台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共3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67999.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虚假繁荣的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