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本文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重现生活化的内容、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等方面阐述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实进行有机地结合,努力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境 内容 活动 数学世界生活化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大量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努力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发展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生活实例融入数学,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实际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激发学习的求知欲,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可通过学生最崇拜的姚明的身高导入新课。新课伊始,让学生说出姚明的身高。姚明那么高,同学们猜想一下,他的手有多大?如果把同学们的手和姚明的手相比,结果会怎样?姚明的手大,姚明的手和咱们的课桌面比,谁大?我们所比较的是物体的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这些生活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儿童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二、重组生活化的内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本无非是个例子”,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造福社会。
但现行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往往不能完全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十分抽象,离学生生活现实与已有经验较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教材的有利因素,挖掘生活世界中的有关素材,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如在教学“利息”时,由于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利率的变化较快,很明显教材内容老化陈旧、数据过时、缺乏现实意义。加上学生对利息知识也了解不多,学生很难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时可让学生对当前流通的银行利率、计息方法进行调查,根据掌握的现实中有用的信息重组例题,让学生运用新的利率与计息方法来计算利息,算一算自己在“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这样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71611.html
相关阅读: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