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农村中学,很多教师兴许会马上想到“难办、难教、难熬”这类词语,尤其是提到数学课堂,许多数学教师会遗憾地摇头感慨:“学风差、基础差、效果差……”难道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就真的只有一个“差”字吗?显然不是。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定理、难懂的数学符号常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如果能激发学生对的兴趣,数学课堂也能迸发惊喜。
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如初一数学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中有一道“在阳光照射下,哪些可以作为正方体的影子”的题,我给学生分组发了正方体,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户外做实验,学生兴趣很浓。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条足够长的面,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此外,数学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讲述有关的故事,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华罗庚与“黄金分割”、陈景润“皇冠”摘宝、钟爱科学的牛顿等故事。让故事滋润孩子的心灵,让兴趣之火点燃。
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给学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实践性。所以数学一旦“回到”人们熟悉的生活中,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时要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如讲“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在我们中学、小学前的河旁欲建立一个水泵站,如果要使建的这个水泵站,向中学、小学这两所学校送水所用的水管最短。你们若是这项工程的设计师,你如何选址呢?”同学们听了,既新鲜又好奇,争论不休。这样,带着这个问题来指导学习教材就有动力了。
此外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现代教育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73125.html
相关阅读:数学教学也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