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材料信息 准确解答问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无材料不成题”已成为当前历史试题的一大特点,充分运用材料来考查同学们能力也是近几年来历史高考的一大趋势。历史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可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对同一材料能有不同的设问角度,从而可以从不同方面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考查同学们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所以,材料题以其考查功能强、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在近几年的高考分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已不仅仅体现在非选择题中,选择题也越来越多地以材料题形式出现。
  面对众多材料,怎样才能提取信息、准确答题呢?“读”、“找”、“答”是做好材料题的重要环节。
  一、“读”是做好材料题的前提
  1.读什么?
  一读题目,二读材料。这一环节突出个“全”字,即一定要读全。
  (1)读题目,即审题。认真仔细地读每一个问题,不仅要读限定词(时间、空间、程度等)、答题项(原因、措施、影响等),还要读出答案应从哪里来(据材料——来自于材料,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来自于材料和教材,有什么认识或启示——来自于自己的理解),更要读出问题类型(归纳要点——获取和解读能力、提出结论——描述和阐释能力、比较异同——调动和迁移能力、分析认识——论证和探讨能力等)。一旦把这些信息读出来了,读材料时目的就很明确了,同时组织答案的思路也有了。同学们不要忽视题目后面的分值,这是给分点的信号,建议答案点为X(分值)+1,即备用一个答案,以防前面有误。
  (2)读材料。目前考试中出现的材料基本有三类,即文字、图表、图片。文字材料取材范围广,涉及考点多,题目可难可易。读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有几段、中心是什么、每段有几句、关键句是哪句、有几个层次(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越长的材料越要注意,因为观点往往会隐藏在后面,所以一定要认真读完;图表材料一般以数据形式出现,客观简洁,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变化折射出什么信息;图片材料可能是地图、漫画、照片、美术作品等,这些材料直观性强,读这类材料时要关注画面细节,如旗帜、服饰、发饰等,尽可能多地找出有效信息。但不管是哪一类材料,都要注意材料的说明、出处和时间等提示,这些往往给我们提供了读材料的突破口。
  2.怎么读?
  把材料和问题、教材联系起来读,读懂、读透。这里的“懂”具体表现为知道材料“讲什么”,明白这段材料我要“用什么”,“透”则具体表现为问题、材料、教材合为一体。
  例1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解析 这段材料讲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某一政权,学习西方改造社会(讲什么)。材料中特别有用的信息就是“五色旗”(用什么),结合所学即可判断这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故选择B。
  二、“找”是做好材料题的关键
  找什么?找问题、材料和教材的联结点。这一环节突出个“准”字,即一定要找准。
  不同的人读同一段材料会有不同的认识,同一个人因为读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究竟什么信息有用,这就需要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有用的信息找出来,再和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做到了这点,答案就八九不离十了。
  怎样才能找准信息?这是大家解题时最困扰的~面。—段材料本身有时会涉及到几方面信息,加之同学们阅读时不仔细往往就会错误地理解信息,最终导致把题目做错。
  例2 “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以上传单产生于(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解析 这道题并不难,但错误率却较高,而且错误的答案并不集中。很多同学做错的原因就是信息没有看全,没有找准。有些同学草草看了材料后,就主观认为第一句材料比较重要,这是蒋介石要独裁、内战,毛泽东要民主、和平,反映了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所以认为是1946年;还有些同学看到“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马上就认定这是三大战役结束,所以选择了1949年。大家都认为材料与国共内战有关,但都没有把材料看全。材料中有一个更重要的信息是“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联系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解放战争进行了一年多时间,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反映了蒋介石通过内战实现独裁的计划难以得逞,所以正确时间应是1947年。
  可见,材料不仅要读,还必须要全读、细读、精读,不能一目十行的草草了事!材料中的每个信息我们都要把握住,通过对材料的全面分析和把握,进而准确判断出有效信息。还要提醒的是,不管材料多新,一定与教材有某种联系,所以只要仔细读,就能找出联结点。
  找准材料信息很重要,而这个“准”必须是与题目一致,所以找准题目信息也很关键。问原因答表现、问经济答政治、问中国答世界等现象在同学们平时练习中并不少见,所以,读题目很重要,一定要仔细地审题,这将决定你如何使用材料。带着问题读,才能找得准。
  三、“答”是做好材料题的保证
  要想答好题,“三化”必不可少,即条理化、要点化和规范化。
  有了前两步,基本可以保证能够准确选出选择题的答案,但要完成材料解析题还需要最后这一步:把前面的阅读、思考、分析的过程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一点并不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平时练习时不愿意花时间把答案写出来,或者在脑子里过一下答案,或者干脆就把材料分析完,认为自己看懂会做就算了。一定要“写出来”!从现在开始,对自己提出这个要求,即使做不到每题都写,但也要写一两道题,至少也要写出答案的提纲。
  在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层次分明。共有几问,每问有几个答题要点,这些都必须通过不同的层次表达出来,表达时最常用的就是不同的序号,如1①②③、2①②③、3①②③等形式。
  2.要点突出。答题时忌洋洋洒洒,似乎每点都说到了,但又没有重点,这样就把得分的主动权交到别人手里了。建议紧跟序号后的就是本题的要点。得分点,这样一目了然,几个得分点也很清楚。
  3.注意时序。由远及近,这是我们答历史史实等题时需要注意之处,有些同学不太注意,作答时忽前忽后,且不说作答规不规范,有时自己一不小心还会遗漏一些答案,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语言规范。历史答案口语化并不少见,老师们也常常会头疼到底给不给分,给多少分。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对教材的阅读和对关键词句的把握不够,所以复习最后阶段回归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学会用历史的语言回答历史问题。
  5.书写工整。工整、清晰地写出答案,让别人看得懂,这一点无须多言,但必须提醒,特别是书写内容较多,时间较紧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这一点!
  另外,针对不同的问法,答题时也有讲究。如果是递进式问题(1题有几小问,围绕一个中心,层层设问),一定要特别注意第1小问,这是解题的关键,所以答第1问时一定要细心读、多方想,力求准确;如果是归纳式问题(针对一段或几段材料,归纳要点),一定要注意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将要点全面概括;如果是比较式问题(围绕某一中心,比较异同),要先找出比较的中心内容,再列出相同或不同点的比较项,逐一回答;如果是论述式问题,要注意论点突出、论据充分、论证逻辑性强,特别注意要用史实(来自材料还要再结合所学)说话。
  例3 材料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
  概括材料中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为什么?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了多种问法的问题。共有3小问(递进式),准确回答第1小问是做好后两问的基础。通过审题,我们确定了第1问的答案直接来源于材料(概括材料)中,答案主要涉及宣言的内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观点(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归纳式)。带着这样的阅读角度我们再去读材料时,目标就非常明确了,这段材料讲的是当前国际局势(讲什么),我们要用的是材料中透露出来的对国际局势的认识(用什么)。准确地把握了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再与所学知识联系,后面两个小问题(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为什么?——论证式)也就迎刃而解了。
  鉴于考试时间、修改等方面的要求,建议同学们正式作答前列出提纲,查漏补缺,适当调整,减少正式作答时再修改的次数和麻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79608.html

相关阅读:积极认真的思考是提高效率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