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其实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因而对中学教师来说,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首先应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作了如下的探讨。

  (一)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适应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加强学习,活到老要学到老。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中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掌握真才学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不被时代淘汰。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兴趣,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

  (二)培养并激发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意味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需要,还意味着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为了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必需创造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是一个内在的转化过程,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兴趣因素,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成功而不断得到发展,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学习困难,学习失败,对学习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具体注意下面几点:

  (1)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另一种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比如从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要求。比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先布置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椭圆,量出长轴和椭圆上任一点与其两焦点的距离和,再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相等,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求知欲。又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墙角,再提出“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这样学生颇感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当然,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能繁杂,层次要清晰,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也应该注意正确熟练使用多媒体,比如,不用时及时关闭,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总之,尽可能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把握好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达到预想的目标。例如:在《解析几何》中有关直线和曲线相交的问题,用设而不求的方法常常非常简单,但思维僵化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更不用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只能依靠繁复的计算,这样势必导致厌倦情绪,因而把握教学难度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标太高”或者“目标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

  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暂差生”加强三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求函数的值域的问题,要求优生熟练掌握分离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图象法、函数单调性法、均值不等式法、反函数的定义域法等,要求中等生重点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函数单调性法、反函数的定义域法等,而差生只要求重点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函数单调性法等等。

  (4)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专心致力于一项工作可描述为“自我卷入”,当智能受到挑战的时候,自我卷入就达到它的顶点,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效率也就最高。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中呢?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卷入的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学生学习数学定义,公式或定理,虽然他们都记住了结论,但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样得来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不能分清内涵和外延,因而看不出结论的实质,只能生搬硬套,在应用中漏洞百出。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定理的本质,会分析定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又如:在椭圆和双曲线的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两种曲线的特点,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两种曲线相同处和不同处,进行对比学习,这样学生能深刻理解两种曲线的本质特点,在实际应用时就不会混淆。再如,学生学习代数式和三角式化简时,只知“算法”却不知道“算理”,更不明白演算每一步的目的和方法。所以,教师应该给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个别辅导。其次,在教学中优化数学习题,精讲精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规律,使学生能轻松学习,愉快学习,高效率地学习。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84286.html

相关阅读:数学:别再犯“不该错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