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我做了让学生走上数学讲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尝试的情况分述如下:
一、课的开始让学生上讲台说
每堂课开始的4至6分钟,是我留给学生上讲台说的时间,起初只是让学生上讲台去说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目的只是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经长期的坚持,后来学生的胆量大了,讲解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上讲台说的逐渐增多而且发展到每个学生,人人都能上讲台说课的风气已形成。说的过程中,可让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提出前面学的内容仍不明白的问题,或让学生说一说教材的重难点,或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或说一下数学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或讲一讲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或说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等。短短的几分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一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活跃氛围。反之,以传统方式的复习提问开课,则不利于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不善于说话表达的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也不能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更不能使学生在课外刻苦钻研,收集信息材料,勇于探索实践和积极为上课前上讲台讲演准备较完整的素材。
二、课堂小结让学生上讲台写
为使学生学好数学,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使学生记住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概念、定义、定理、推论、公式、法则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记忆是很重要的。人没有记忆,则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只能永远停留在一个两岁小孩的思维状态,学习数学更应强化记忆。正如俄国谢切塔夫所说的:“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古人云:“不记则思不起,”正是这个道理。事实上,本堂课的问题,要本堂课解决,不要依靠作业去完成,不要积压问题。无疑,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课记住是最佳的。就此我采用了课堂的总结让学生上讲台写的方法,如:讲完一节课后,留给学生一个好看的实用的板书(板书要注意:布局得体,结构合理,提纲挈领,合乎逻辑,条理清楚等),学生要有记忆的时间,然后在课堂小结时,保留板书的题目和主线,擦掉板书上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填写空白部分,并要求学生讲解或解释一番自己填写的板书内容,以期强化本堂课的教学要点,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上讲台写的方法,能增强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和紧迫感,学生在识记知识、解题方法和技能技巧时,恰好是在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刚刚理解的基础上,怀着强烈的要记住的积极愿望,此时,注意力特别集中,记忆效率高。
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上讲台讲
教师在批改作业、或批阅试卷时,总会发现有些题目学生的解法、简洁、新颖,很有推广价值,那么在讲评时,就让这些学生上讲台讲解此题,但在讲评前,教师事先通知学生,并让他们把这些题的解法思路及方法讲解给其他学生听。如果学生胆怯,教师予以鼓励和帮助,将他们“扶上马”。这样做,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好上台讲课的“教案”,当学生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学生”的角色,认真听讲、作好详细记录(尤其是学生讲错、漏讲、讲不透的地方或条理不清等更要作好记录)。以便在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时,才有理有据。教师讲解点拨才能对症下药。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尝到上讲台讲课成功的喜悦。在讲解例题时,学生若不同于教师的解答方法,就会很自然的表露出来,此时教师只要面向学生微微点头一笑,送去一束赞美和征求意见的目光,学生立马意识到教师要让他上讲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在讲解时,讲解自然,师生配合默契。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有的解法是教师预料不到的,因为学生天天接受大量的知识和科学信息,而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正如我们有些教师所说的,有些题目,教师做不出来,学生反而能做出来,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敢于面对现实,不要怕在课堂上出现这种尴尬的场面,相反,教师应该为之而高兴和自豪,同时学生走上讲台讲课,讲授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要引导学生分析、纠正,学生将获得终身难忘的体验,真正激起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积极愿望和热情。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自我表观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四、一些数学知识的应用内容让学生上讲台做或画
人教版义务教材中一些“做一做”、“想一想”、“实习作业”、“测量”等内容,与其教师一人独揽,倒不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事先将学生分组,现场进行操作,教师视其情况,加以点拨提示。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有关性质,结合北师大版七年级《初中数学》下册的教学,在黑板上笔者边口述。边画图提出如下问题:“一环保员,从A处分别要到河流CD和河流CE处取水样,然后送到B处化验,环保员如何走法,使他走的路最少?”学生立刻自觉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讨论起来,每组学生积极踊跃上黑板上把各自的走法画出来,画法正确,并讲解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楚。又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3页,“做----做”中的“勾股计算尺”的运用,教师先引导学生把“勾股计算尺”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熟练,并通过教材示例巩固“勾股计算尺”方法和步骤之后,出了一道“用勾股计算尺’计算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是5,斜边长是13的另一直角边长”。未等教师说完,部分学生已主动向教师要求到黑板上演示其计算结果,他们在黑板上将计算操作过程熟练的展现给全班学生,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内心感到自豪。可能也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做或操作中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帮助,要多鼓励,因势利导。一些教师异议:让学生上讲台讲课或操作实验,特别浪费时间,本人认为在这所谓的“浪费”时间中,学生获得快感,操作技能得到提高,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在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促长了学生的自信心,尝到了自己成功的喜悦,是很值得的。
五、出现错误让学生上讲台去评析
学生做作业或测验时,因为无论教师平时怎样强调,学生认识和运用上,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学习中常有的事,不足为怪。在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评析,并加以纠正,使学生在认知上来一次亲身的再认识。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上讲台剖析往往比正面讲解印象更深,知识掌握更牢,例如在学习幂的乘方运算时,出了这样一道题:(32)3=35。下列计算有何错误?错误在哪里?属于什么错误?对你有何启示?
通过学生上讲台评析,找出了错误的原因。若学生找不出错误所在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领会分数指数幂运算的法则,逐一对照,澄清错误的原因。学生就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了。
同样有一些教师有异议:让学生走上讲台,是否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笔者以为不然,试想一下,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切都在教师的统筹监控之下,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通过教师的“导演”,学生的“演技”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运用得好,不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尽显无遗。
总之,让学生上讲台讲、写、演;析,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参与教学中会产生极强的表现欲,使其参与的结果展现在同学面前,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表演”。人的本性都希望成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赏,尤其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心理是迫切的,学生上讲台充当“演员”,展现“演技”达到“跳一跳,能摘到”的目的。正是由于学生自己完成的事,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满足和愉快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84999.html
相关阅读:怎样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