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 武宏钧
“养成习惯”应该是语文课堂提升语文素养的一条主线。“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且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学校通过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了习惯由无异于把学生从河流上游送上了一艘正往下游行驶的舰艇,送上了顺流而下的舰艇,你还愁他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吗?
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定的命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古往今来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人类都受到习惯的约束,一旦养成了好习惯,终身受益。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的那样:“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其实,教育并没有您想像的那么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培养也并非您想像的那么难,最主要的就是掌握习惯的培养原则。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更加需要高素质高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单靠死啃书本,无法更好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但是,由于受不良社会现象、不健康影视、不当家庭教育影响,加上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明显存在缺乏爱心,唯我独尊,脆弱娇气,不爱劳动,不善于思考和创造等一些不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意识淡薄;第三是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日常行为缺乏教养。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校而言,“纲要”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学生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2004年2月,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及国内外形势等多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鲜明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语文课堂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习的好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页码:1/5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85697.html
相关阅读:利用语境释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