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成人看来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对于学生来说情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中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认同,那么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呢?
一、激疑引趣
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例如:讲等比数列求和时引入一个故事:小林和小明做“贷款”游戏,他们签订一份合同。从签订合同之日起,在整整一个月(30天)中,小明第一天贷给小林1万元,第二天贷给小林2万元……,以后每一天比前一天多贷给小林1万元。而小林按这样的方式还贷:小林第1天只需还一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第3天还4分钱……以后每天还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合同开始生效了,第1天小林支出1分,收入1万元;第2天他支出2分,收入2万元;第3天他支出4分,收入3万元……到第10天,他共得到55万元,付出的总数只有10元2角3分。到了第20天小林共得到210万元,而小明才得到1048575分,共1万元多一点。小林想:要是合同订两个月、三个月该多好!果真是这样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制造悬念
学贵有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疑问,激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和其他知识、手段来解决“存疑”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得以继续和延续。也就是在教师揭示一个矛盾的同时再制造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设置悬念是利用一些违背学生已有观念的事例或互相矛盾的推理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sin(x+y)=?时,可让学生判断sin30+sin60=sin90是否成立,以便避免sin(x+y)=sinx+siny的错误猜想,通过这一反例,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进一步唤起了他们要探索sin(x+y)究竟等于什么的求知欲。
三、联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愿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应用时,国庆长假“我”外出购物,甲商厦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厦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厦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落后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一个好的数学情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整节课的成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灵活的使用教材,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创设出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更爱数学,更愿意学数学,更懂得学数学。《巧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出自:范文先生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93903.html
相关阅读: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