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是获取口语素材,解决哑巴英语的起跑线,更是获得英语高分的重要保障之一。
英语电影其实不是听出来的,是眼看、口说和耳听的综合作用。其中特别是口说非常重要。在这个看电视过程中最好经常做的是大量朗读和录音。在录音笔里面记录了朗读音频从而达到不断进步,力求音调接近地道,并要从不间断。
同时很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则:NO.1一次性听下去。
和看母语电视一样。因为这就是英语环境,环境是不能变的,你去了美国就是这样的环境。个别词句可以跳过,但是不可能人家从头到尾给你重复一次。所谓环境造人,关键要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要适应这个环境,不是要环境适应你。
娱乐为主,开心至上。允许自己听不懂,允许自己走神或放弃,能听懂多少就多少,欲速则不达,一个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急躁总是一上来就把每一个音都听懂结果就是越是想听懂越听不懂。
看视频,欧美剧学习英语的几个关键。
1. 动嘴。一定要动嘴,无论是模仿跟读还是对着录音机朗读,要把整体音调搞准。
2. 要用。把学到的常见词句不断应用到自己的口语之中。
3. 要主动听。不能全神贯注只听声音,要关注图像用英语思维来分析剧情。
4. 整体的泛听,淡化个别单词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整体和克服口音。?
5. 要会放弃。太难的地方以后再说。
英语是一个整体的音流,不要总是把整体的音流分割开来一个音来听,要体会其节奏、转折、音律、味道?要建立正确的音感。有了正确的音感才能建立对声音的直觉反应和感觉,还有能改善自己的发音。
传统听力最忽视的问题---- 速度。英语的语速比汉语要快的多,有一种说法是快着3倍,我个人觉得比较电视至少2倍是有的。这就是说需要对我们大脑和耳朵反应能力有一个革命性地提速。但我们的传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都是慢速的。“读懂”是“慢一拍的读懂”,“听懂”是“慢一拍的听懂”,“口语”是“慢一拍的口语”,“慢一拍”的缺陷在阅读、写作、口语里体现并不明显,但在听力上就很明显了。因为听力上无法主动调节速度。你可以读慢一点、写慢一点、说慢一点?但你无法听慢一点。
很多数人的阅读是慢速的,每一个字都读懂了但不是“入目即懂”,总有一个时差。特别是理解整句话的时候,上下句之间也不能快速过渡,有的时候还会“回读”?理解不了,又退回上一句重看,很多人养成了一个一个字地阅读的毛病,看懂了单词再串起来理解整句,这样的阅读难以摆脱“汉语思维”,大脑在变懒,处理能力变弱,一旦需要快速应用的场合就发现跟丌上速度。
很多人练听力也是慢速的。一个一个字地辨音,再写下来,然后再理解整句(逆向法),最后宣称我听懂了。实际上这样的“听懂”慢了几拍,在单词辨音的时候慢了一拍,在单词理解的时候又慢了一拍,在整句理解上又慢了一拍,最后整篇文章的理解又是慢一拍。这样的“听懂”放在电视上其实完全跟不上速度。很多节目其实很简单。单词没几个,但是只给你听一次的情况下,你会发现人家说了几句,你还在反应第一句,结果就是听丌懂。
为什么强调要多快速泛读和泛听,包括在之前的文章中都多次提出泛听这个问题,其目的就是要在高速的前提下训练理解力,离开了“高速”这个前提的“懂”是靠不住的。为什么在英美的中国人会听说相对较好呢?因为他们被迫在一个高速的环境下听、说的。这就是我们说的“语言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297623.html
相关阅读:劳逸结合:如何快速学习一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