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1917年4月)
(1)原因:
①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受到很大损失,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口实。
④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⑤如果美国帮助协约国打败同盟国,不仅可以捞取战利品,还可以恃其经济力量在战后控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
(2)影响:
①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
③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2、1917年8月,中国北洋政府向盟国宣战战
3、俄国退出:
原因: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表现: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痛恨战争,迫切要求和平。苏维埃政府顺应民意,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就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所有交战国立即开始进行和平谈判。当时在战争中占上风的协约国拒绝了这个建议,但德奥同意和谈,希望能减轻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1917年12月15日,苏俄同德奥签署停战协定。22日,双方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举行和平谈判。苏方代表团团长是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德方代表团团长是外交部长屈尔曼。苏俄希望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但德国态度蛮横,要求占有被德军侵占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苏俄内部对签约的意见出现了严重分歧,列宁认为,当时俄国的旧军队已经瓦解,新军队刚刚建立,无力抗击德军的进攻,应该忍辱签订和约。布哈林则认为签订这样的和约会加强敌人,葬送国际起义的机会,因此应该以革命战争推动世界革命。托洛茨基则提出了折中的第三种意见,即不战不和,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月23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会议上,列宁提出立即签约,否则他将退出政府和党中央。最后,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列宁的建议。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和约规定原来俄国控制下的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都划归德国,红军撤离芬兰、乌克兰和爱沙尼亚。同时,还把原来俄国控制下的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等地割让给土耳其。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苏俄丧失了大片土地,但苏俄也由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机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06939.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