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注意如下四个问题。
(一)以中学化学教材为主
发展学生的能力,应不断挖掘中学化学教材内容,而不要一味拔高,将大学化学的内容、实验下放到中学来。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教科书上并没有配实验,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甲基橙变色的pH范围,然后实施自己的设计方案,得出结论,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又如,浓硫酸脱水性实验如果用98·3的硫酸在纸上做效果并不好。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实验,探索如何得到浓硫酸脱水的实验最佳效果。学生用不同的材料,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终于发现:适当润湿的纱布与浓硫酸反应脱水性非常好。当蘸有硫酸的玻璃棒与纱布接触时,接触到的地方,立即变黑形成一个洞,并伴随有轻微的响声。此时即使是做过浓硫酸脱水性实验的高三学生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时也大吃一惊,深为浓硫酸的脱水能力所震撼。由此引申出去,教科书对皮肤上不慎接触大量浓硫酸和少量浓硫酸的处理方法是不相同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显然浓度温度是关键因素,结合浓硫酸稀释放热,不难理解当硫酸不慎与皮肤接触时最重要的是用干布赶快擦干净,然后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而不是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进一步还可以联想这与医院常用75的酒精消毒而不用无水酒精是不是有内在联系。这些不是很有意义吗?
(二)注意培养能力的层次性和深度的问题
培养能力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基础。例如,某初中教师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让学生动手比较大理石与硫酸和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本意是想得出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度比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度快。但是,很多学生并未得出教师期望得到的结论。于是,教师不得不亲自再演示一遍此实验。其实,对于刚开始学习化学不到五个月的初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由于需要控制的因素很多,不定因素也很多,如学生每一次取的大理石的杂质成分、硬度、空隙等因素都可能不相同,即便是教师也不一定每次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现象。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目的不在于仅仅学会某些化学仪器的使用、化学操作等较低层次的动手能力(尽管这些能力同样十分重要),而在于通过实验这个能力的载体,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的科学素质,并能够运用到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实际生活、工作中。例如,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每个学生都不止做过一次,但是有几个学生将来会与浓硫酸打交道。如果教师只教给学生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其意义到底有多大。生活中时常发生的浓硫酸毁容事件,不少是因为处理不当(用大量的水洗)而造成严重烧伤,做硫酸的稀释实验脱水性实验,而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故,实验教学的意义何在?我想通过这个实验教给学生的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稀释浓硫酸只是一个载体。只有能够将实验知识、技能转化为自身处理问题的方法,才能谈到素质的形成。
注意解决问题的深度。如何将氢气爆炸的实验做得声音大、各种现象都能够看到固然很好。但是,我想更主要的是能否通过氢气氧气混合点燃爆炸、氢气氯气混合光照爆炸、乙炔空气混合电点燃爆炸等实验,氯酸钾、TNT、肼、苦味酸等易爆物质结构的分析,明确爆炸的原理、发生爆炸的条件,进而通过讨论和实验达到控制爆炸与防爆的目的,并逐步形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注意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实际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不是单凭化学或其他某一门知识就能解决的,需要多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迁移。例如,爆炸的实验。无论教师做的实验如何清楚,爆炸现象如何明显,如果不讲清楚爆炸的原理,学生只能够想到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我想这就不能够算是教学的成功。某报报道,一居民发现家里煤气泄露,便打开抽油烟机,于是发生了爆燃。该居民本意是好的,煤气有毒想用抽油烟机将其抽走。我想他也清楚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但是他不明白电器在开关时会产生电火花,从而达到爆炸条件,引爆气体而发生爆炸。这件事教训是深刻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如何处理煤气泄露,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片面强调某一学科重要性的弊端。
(四)注意结合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
学生将来是要回到社会中去的,早一点接触社会中的、实际中的化学问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学科发展动向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阔思路的一种好形式。我让学生参观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参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参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时,面对白春礼先生原子级的物质图像,面对人类还未出现时的恐龙蛋化石剖面,面对地球上的活化石,怎能不为之震撼?有过这种体验的学生的能力怎么会得不到提高呢?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那么学生能力的发展就多一些可能。
四、培养学生化学能力是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确实重视化学实验在培养能力中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地把在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10570.html
相关阅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