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的尝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当前课程改革显著特点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失去了与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只是一味的听记,老师辛辛苦苦一堂课,学生真正掌握的很少,只会机械模仿.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将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关系有机联系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客体的位置,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参与中,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强调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这种“创造、体验和感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毕竟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对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等比数列,在介绍等比数列知识时,可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时,乌龟前进里,当他追到里,乌龟有前进了里,当他追到里时,乌龟又前进了……如此下去;①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段内乌龟和阿基里斯各自所走的路程;②问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

  让学生观察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兴趣被激发,很快就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探求思路和尝试,常可避免“看似容易做时难”的现象.

  二、展示知识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自己发现,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题过程,并进一步推广到一般情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一题多解或题目的改编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解题尝试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开放学生思维,给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问题提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只有主动地去探究,才会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通过观察、尝试操作参与探究知识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消化创造条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13506.html

相关阅读:“数学文化”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