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方法并用,学好“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画示意图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非常频繁,可用下面的示意图帮助记忆:

  2.对于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示意图帮助理解:

  二、口诀法

  1.三国鼎立:官渡赤壁分胜负,三国鼎立魏蜀吴。

  2.淝水之战:前秦攻晋淝水河,东晋智战少胜多。前秦此后速瓦解,北方再度山河破。

  3.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统一停分裂,孝文改革好效果。加速各族封建化,促进民族大融合。

  三、列表法

  1.     在利用课本《三国鼎立示意图》的基础上,再结合下表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

  2.     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比较

  四、分析法

  1.从经济、军事和地理三个方面分析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条件

  赤壁之战后,曹操被迫退居北方,重新积聚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到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称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1)经济方面:魏国经济虽有恢复和发展的趋势,但因长期的战争,当时还缺乏统一的人力和物力。蜀国占有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但范围太小,交通相对较闭塞,经济相对落后,国力较弱。吴国占据着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得到了开发,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三个政权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

  (2)军事方面:经过赤壁之战,曹操不敢南下,吴国和蜀国联合,攻虽不足,但守则有余。

  (3)地理方面:吴国和魏国之间有长江天险,而蜀国和吴国、魏国之间有崇山峻岭阻隔。

  2.东晋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从前秦方面来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军队内部离心离德、士气低落,严重削弱了战斗力。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军队中的鲜卑、羌等族将士都希望前秦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统治;前秦军队中的汉族士兵更是希望东晋的军队能够打胜仗。从中可以认识到前秦军队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另外,前秦军队的军事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前秦失败的重要因素。与此相反,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内部团结,富有战斗经验的人民积极抗战,体现了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同时,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这些都是东晋取胜的重要条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19442.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