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课程的实施由小学、初中提升到高中阶段。课改的推行,学法与教法的创新,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就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素质教育呼唤新理念
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如为了升学,应试最重要;其次是操作问题,国家虽然制订了新课标,落实到基层就变成“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一时不被看好,不被社会认可;再次是认知问题,以为应试教育不讲“素质”,素质教育不重“知识”。笔者以为: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正确对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某种意义上,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新旧课程或新旧教法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
新课改切盼新教法
眼下,新课改到了学校往往进入误区:一是“有名无实”,大做表面文章;二是追求“规范化”,误把教学原则当方法;三是误以为新旧教法相互排斥,教学“老手”似乎变成“新手”。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法,假如硬要把教法区分新旧的话,那么,旧教法的特征是:关注知识积累,重结果胜于过程;新教法的特征是:关注学法与兴趣,重过程胜于结果。其实,过程与结果都重要,新教法应有鲜明的时代性。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法有可依”,先依学生学法,才是以人为本;再依教学原则、新课程标准。因材施教是基本的原则,“老手”应当自信是“能手”。
新教法当引新学法
“接受式”学法与“填鸭式”教法是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教改的重中之重,在于学生学法的转变,而且应当从小做起,从零开始,正确引导。学法决定教法,教法引导学法,才能切实做到教学相长。
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方法可把知识的“应试”与素质的提高完美地结合起来,既能积累知识,又能激发兴趣,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达到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探究性学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笔者可举一例供读者探讨。
问题范例:甲、乙两商店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才能获得更大优惠?
学情分析:这是七年级教科书提出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从何入手考虑?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解决?重点在“不等式”,难点也在于能否想到“不等式”,使用“不等式”。
学法探讨:对复杂问题的思考,应从简单问题开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简单问题可由自己假设。
如:购买40元、80元、140元、160元等商品,一一例举,通过简单的算术计算,即可得出结果,通过比较进一步发现规律:当购买商品额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甲店享受的优惠大于乙店。一定程度是多少数值呢?就能联想到未知数的假设和“不等式”的应用。
教法设计:
情境导入。商店购物打折优惠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身边的事入手,抓住已有的感观材料。
提问技巧。提问是问题导入常用的方法。对于复杂问题、难点问题,不应直接提出,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设计出一系列提问,如本范例提问设计:
1.若购买40元商品,甲、乙两店哪个更优惠?
两店均无优惠,无需计算,学生均能回答,气氛活跃。
2.若购买80元商品,甲、乙两店哪个更优惠?
甲无、乙有,均能回答,气氛活跃。
3.若购买140元商品,甲、乙两店哪个更优惠?
不能直观比较,学生开始思考、计算,学生比较结果后回答。
4.若购买160元商品,甲、乙两店哪个更优惠?
先由学生计算比较,后由老师小结规范算式。
5.所购商品额超过某数值时,甲店比乙店有更大优惠,怎样求该数值?
设累计购物χ(χ>100)元,在甲店购物比乙店花费小。
甲店购物花费:(χ-100)×0.9+χ(元)
乙店购物花费:(χ-50)×0.95+χ(元)
列不等式:甲店花费<乙店花费
(χ-100)×0.9+χ<(χ-50)×0.95+χ
解得:χ>150(元)
这就是说,累计购物超过150元时,在甲店购物花费小。
师长的引导,同伴的带动和环境的影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三大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影响和同伴带动的作用会逐渐增大。数学课改的深入离不开班风、学风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学生的探求和创新精神,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同伴的带动。人人都喜爱良性互动、生动活泼的新课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20983.html
相关阅读:数学学习的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