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初,先后经历了航空摄影、航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与导航和数字地球几个阶段。
2、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方法,使人类开始脱离地面,利用高空平台绘制地图。它根本改变了传统的地图测绘生产过程。
3、60年代初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并向地球发回了地球卫星影像。这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在这一时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问世,称为CGIS。它实现了利用计算机存储、处理和分析多种与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GIS成为科学预测、动态模拟和辅助决策的有力工具。 70年代美国政府组织研究研制了精密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在地球及其周围空间的定位和导航问题,为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定位与导航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方法。 90年代以来,特别是数字地球的提供,加深了人们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4、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我国利用航空摄影开展地形测量工作。70年代我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了航天遥感的实验技术。90年代我国研制除了GIS基础软件,提出了“数字地球”。跨入21世纪,我国不仅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系列载人飞船,还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性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北斗星导航系统”。
5、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技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地球技术。
GIS的发展史及其发展前景:
一、国际发展概况:
GI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到80年代末,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的处理、分析手段日趋先进,GIS技术也日臻成熟,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资源、环境、土地、交通、教育、军事、灾害研究、自动制图等领域。GIS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为一个可观的产业,并进入了大学乃至中学的课堂。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有关GIS的发展史及其发展前景。
1、开拓阶段(20世纪6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
①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一专业术语。
②与GIS相关的组织和研究机构相继成立。③GIS软件开发初见端倪。
2、巩固阶段(20世纪70年代)
进入20世纪70年代,可以说GIS进入了真正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如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不同专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
②探讨以遥感数据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逐渐受到重视。
③许多团体、机构和一些商业公司开展了广泛的GIS的研制工作,推动了GIS软件的发展,GIS逐渐步人商业轨道。
④专业化人才不断增加,许多大学开始提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训。
3、突破性阶段(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是GIS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GIS发展的重要时期。
①在70年代技术开发的基础上,GIS技术全面推向应用。
②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开始探讨建立国际性的GIS,并与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研究全球性的问题,如全球沙漠化、厄尔尼诺现象和酸雨、核扩散等等。
③GIS研究开始从发达国家逐渐推向发展中国家。
④GIS技术开始进人多学科领域,如古人类学、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管理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等。
⑤随着计算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功能较强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普及和图形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GIS的微机化进程,为GIS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社会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进入2O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地理信息产业的建立,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迅速普及,GIS逐步深入到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具体而言,一方面,GIS已成为许多政府部门和机构必备的工作系统,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运行方式、设置与工作计划等;另一方面,社会对GIS的认识普遍提高,用户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GIS应用的扩大与深化.国家乃至全球性的GIS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例如美国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同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战略、我国的“21世纪议程”和“三金工程”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理信息系统将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服务系统。
二、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以198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在几年的起步发展阶段中,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在理论探索、硬件配制、软件研制、规范制订、区域试验研究、局部系统建立、初步应用试验和技术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积累了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自90年代起,地理信息系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期间开展的主要研究及今后尚需进一步发展的领域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专业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基础通用软件的研制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化与标准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产品研制与生产。同时经营地理信息系统业务的公司逐渐增多。总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步形成行业,具备了走向产业化的条件。
遥感发展概况: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遥感新时期的开始。美国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于70年代初发射了用于探测地球资源和环境的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为航天遥感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当前,就遥感的总体发展而言,美国在运载工具、传感器研制、图像处理、基础理论及应用等遥感各个领域(包括数量、质量及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体现了现今遥感技术发展的水平。前苏联也曾是遥感的超级大国,尤其在其运载工具的发射能力上,以及遥感资料的数量及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西欧、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在积极地发展各自的空间技术,研制和发射自己的卫星系统,例如法国的SPOT卫星系列,日本的JERS和MOS系列卫星等。纵观遥感近30年来的发展,总的看来,当前遥感仍处于从实验阶段向生产型和商业化过渡的阶段,在其实时监测处理能力、观测精度及定量化水平,以及遥感信息机理、应用模型建立等方面仍不能或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因此,今后遥感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为艰巨的发展历程,为此需要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协同努力,深入研究和实践,共同促进遥感的更大发展。
我国遥感发展概况: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资源丰富。为了清查和掌握我国土地、森林、矿产、水利等自然资源,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我国对遥感的发展一直给予重视和支持。
50年代,我国就组织了专业飞行队伍,开展了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60年代,我国航空摄影工作已初具规模,完成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航空摄影测量工作,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有关院校设立了航空摄影专业或课程。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材,专业队伍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70年代,随着国际上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遥感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70年代初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继而,1975年11月26日我国发射的卫星在正常运行之后,按计划返回地面,并获得了质量良好。清晰的卫星像片。随着美国陆地卫星图像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等遥感资料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需要,80年代遥感事业在我国空前地活跃起来。经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发展,我国相继完成了从单一黑白摄影向彩色、彩红外、多波段摄影等多手段探测的航空遥感的转变;特别是数项大型综合遥感试验和遥感工程的完成,使我国遥感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史:
GPS系统的前身为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58年研制,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提出了名为Tinmation的用12到18颗卫星组成10000km高度的全球定位网计划,并于67年、69年和74年各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在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原子钟计时系统,这是GPS系统精确定位的基础。
“北斗一号”系统1985年提出,1994年1月批准立项研制建设。系统于2002年1月1日试运行。系统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空白,打破了美国、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该系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系统具有监控、指挥调度等特点。系统运行后,已经在部队演习、发射921飞船、边境勘察、海军出访等多项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官兵好评。在民用领域,北斗一号用户机在交通、铁路、森林防火等领域进行了试验,受到国家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表示应用的愿望。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24182.html
相关阅读: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12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