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
梁实秋,宽广的前额,深色边框眼镜,白发稀疏,总是笑盈盈的。一个脾气耿直而性格爽朗的人。在中国文坛上,他是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树。
梁实秋在海峡两岸,都享有颇高的知名度。
大抵因为他的生命的后期将近
40
的时光,都是在海峡彼岸度过的,他在台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识。他曾拍着自己高高的前额说:“我大不喜欢上街。一走出去,我这张脸马上就叫人认出来了
!
”在他去世之后,台湾报刊称他为“文学大师”“一代宗师”“国宝级的作家”……
在海峡这边,老人是从当“新月派”作品中熟悉他的名字,中人是从鲁迅的杂文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梁实秋的批判知其大名,轻人则从《最新实用英汉辞典》《远东英汉大辞典》上见到“主编梁实秋”而知其人。自从
1986
4
月中国友谊出版社印行《雅舍怀旧》和上海书店重印
40
代的《雅舍小品》以来,作为作家的梁实秋,才开始为大陆的读者所认识。
虽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现在来评论鲁迅和梁实秋在
30
代那场大论战孰是孰非尚为时太早,留诸后人去论功罪吧。
梁实秋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我倒以为,在众多的关于梁实秋的评论文章中,以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写的《秋之颂》一文
(
11月
4日
)
最为公允,如实地勾画出梁实秋先生的形象:
“梁实秋的贡献有许多方面。台湾读者最熟悉的该是散文家梁实秋,尤其是《雅舍小品》的作者。其次,该是翻译家梁实秋,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传人。再其次,该是学者梁实秋,尤其是中文版英国文学史的作者。一般学生最熟悉的,则是各种英汉字典的编者梁实秋。台湾读者认识的梁实秋,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闪动着智慧与谐趣。……”
古人常以“著作等身”来形容著作之丰,而对梁实秋来说,该是“著作超身”了。把他的著作一本本摊开,连一张乒乓球桌面也放不下
!
他的一生的文学丰碑,是花费
37
光阴,独力译出全部莎士比亚剧作——
37
出莎剧,加上莎诗
3
卷,煌煌
400
余万字。
在
1967
,他完成莎翁巨著中译之后,又以
7
功夫写成
100
万字《英国文学史》,以及与此书相呼应的
120
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他译《世界名人传》
124
册。
他编英汉字典,从小学生用的,直至大学生用的,多达
30
多种。
他编各式各样英语教材,也有几十种之多。
他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对于西洋文学的精通,诚如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稔熟。他的散文,清丽,隽永,简洁,深邃,独具一格。他的《雅舍小品》,是他用真情实感写成的,在读者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他的“雅舍”,原本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的客居,坐落半山上,邮差送信不便,他就在山下挂一信箱。信箱不可无名,他的邻居叫龚业雅,他从中取出个“雅”字,在信箱上写“雅舍”两字。他的《雅舍小品》不断地写下去,
1973
出了续集,
1982
出了第
3
集,
1986
出了第
4
集。还出版了《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秋室杂文》、《实秋杂文》、《实秋文存》。前妻程季淑死后,葬在美国西雅图槐园,他把心中的思念写成《槐园梦忆》。他与继室韩菁清之间的书信,正在编写成
20
万字的《菁秋琐记》。每逢周末,他必定给在美国的次女文蔷写一封散文笔调的家书。长达
14
的家书,又汇成一本厚厚的散文集,记下了他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脚印……
80
高龄的他,仍笔耕不辍。据夫人韩菁清女士言及,她常常发现,梁实秋椅子的坐垫上,留着一滩鲜血——他专心致志于写作,以致痔疮出血,染红了坐垫,他全然不觉得
!
无论哪家哪派,无论怎样评价。梁实秋毕竟是梁实秋,他的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是用扳斧砍不掉,棍子扫不了的。
难怪,老舍夫人胡絮青在梁实秋辞世之后,用
14
个字精辟地概括梁实秋一生:
生前著作无虚日,死后文章惠人间。
(
节选自《名人秘闻录·梁实秋的梦》
)
15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与原文不符的两项是:(
)
(
)(
4
分)
A
.梁实秋先生花费了
37
的时间,终于在
1967
独立完成了对莎士比亚巨著的英译中工作,同时,他还写成了
100
万字的《英国文学史》。
B
.梁实秋先生在海峡两岸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即使到了
80
岁高龄他依然笔耕不辍,他专心致志于写作,以致痔疮出血染红了坐垫,却浑然不觉。这印证了老舍夫人胡絮青对他“生前著作无虚日”的评价。
C
.随着
80
代中期《雅舍怀旧》和《雅舍小品》在中国大陆流行,大陆的读者开始重新认识以作家身份出现的梁实秋,而在此之前,梁实秋先生在大陆的知名度并不高。
D
.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写的《秋之颂》,从散文创作、莎士比亚作品翻译、英国文学史研究、英汉字典的编著等方面肯定了梁实秋先生的贡献。
E
.散文集《雅舍小品》,以真挚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感情丰富而细腻的梁实秋,该散文集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1973
出版了续集,
1982
出版了第
3
集,
1986
又出版了第
4
集。
16
.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概括出你眼中的梁实秋的形象,要求语言简明扼要。
(
文字含标点不超过
30
字
)
(3
分
)
答:
17
.文中划线句子“梁实秋毕竟是梁实秋,他的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是用板斧砍不掉,棍子扫不了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3
分
)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5
、选A C
16
、个性颇强、情感丰富、著述颇丰、学贯中西、争议颇多的文人。(
答“文人”得1
分;答“学者”“作者”等不给分。其余内容每点得1
分,答对其中3
点或3
点以上给满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7
、本句表达了作者对梁实秋文学成就的充分肯定。(1
分)
梁实秋的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谁也没法否认,强权消灭不了,舆论宣传否认不了。不管别人怎样评价梁实秋其人,作为人类宝贵文化遗产,梁实秋的文学结晶将造福人间。(2
分)(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3675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