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思知识网络体系,夯实基础
解题后,领悟解题中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查漏补缺,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并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便于知识的贮存、提取和应用,有利于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例 1 】 ( 2011 · 安徽 卷 )中学化学中很多 “ 规律 ” 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 “ 规律 ” 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 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 Al 的第一电离能比 Mg 大
B. 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 +7
C. 根据溶液的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 pH=6.8 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 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 CO2 通入 NaClO 溶液中能生成 HClO
【解析与反思】 解答此题不可仅满足于该题答案为 D, 而要以此题为背景,巩固《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元素周期律、溶液的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和特例,同时还要能灵活熟练地将这些知识进行延伸、迁移,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做一题通一类,温故而知新。
二、思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培养发散思维,就是要求学生从已知信息向不同方向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解完一道题后,应从多个角度考虑是否有别的解题途径,以求最简解法,一题多解的示例俯拾皆是,在此就不再例举。
三、思同类,寻规律,触类旁通
解题后,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找出解答这一类习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
【典例 2 】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乙醛 B .乙醇 C .乙二醇 D .甲酸甲酯
【解后反思】 此题若按常规解法,要计算四次,太繁,若分析其化学式并改写:
A.C2H4O—C2H2(H2O) B.C2H6O—C2H4( H2O)
C.C2H6O2—C2H2(2H2O) D.C2H4O2—C2(2H2O)
等物质的量的上述四种物质含碳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氢多者耗氧量多,故选 B 。那么有关一定量烃的含氧衍生物充分燃烧耗氧量的确定这一类题,均可用将其分子式变形为 C m H n (H2O) p 或 C m H n (CO2) p 快速求解,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思差错,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化学题目的编写中经常利用一些易混、易错内容,有意在题目中设置一些 “ 陷阱 ” 或干扰,考察学生对概念、知识点的辨析能力。故解题后都应再回头领悟一下命题意图,总结出跨越 “ 障碍 ” 的技巧。
【典例 3 】 ( 2011 · 新课标全国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 mol NaCl 中含有 6.02×1023 个 NaCl 分子
B. 1.00 mol NaCl 中 , 所有 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6.02×1023
C. 欲配制 1.00 L 1.00 mol.L-1 的 NaCl 溶液,可将 58.5 g NaCl 溶于 1.00 L 水中
D. 电解 58.5 g 熔融的 NaCl ,能产生 22.4 L 氯气(标准状况)、 23.0 g 金属钠
【解析与反思】 不少学生错选为 A 。正确答案应为 B 。分析原因不难看出,错在审题不仔细,将 “ 分子 ” 二个字忽视了。因为 NaCl 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 NaCl 分子,所以 A 不合题意。关于解题后反思错处/总结教训,最好能建立 “ 错题库 ”, 对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养好良好的做题习惯很有帮助。
五、思一题多变,拓宽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解题后,改变原题的结构或条件,往往可使一题多变,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的负效应。
【典例 4 】 pH=2 的盐酸与 pH=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PH 7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确定
【解析与反思】 pH (酸) +pH( 碱 )=14 的酸、碱等体积混合,溶液呈弱者性质,答案为 A .如果向纵、横、正、反多方面拓展,改变思路,可衍变出一系列不同题型。
变式一、 pH=2 的盐酸和 pH=12 的氨水混合后,溶液 pH=7, 则所用两溶液体积前者与后者关系为 < (填“ > ” 、“ < ”、“ = ”或无法确定,下同)。
变式二、相同浓度的盐酸和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 < 7 。
变式三、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7 ,则原两溶液浓度关系为 盐酸 < 氨水 。
变式四、盐酸和氨水混合后,溶液的 pH=7 ,则溶液中 c (NH4 +)__=_c(Cl-) 。
变式五、( 2011 · 上海 卷 )常温下用 pH 为 3 的某酸溶液分别与 pH 都为 11 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 a 、 b 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b 不可能显碱性 B . a 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 . a 不可能显酸性 D . b 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
通过一题多变,深刻领悟知识的内涵,使所学内容系统化,实现做一题,会一类,提高求异变通能力。
总之,在化学解题中,养成解题后及时反思的良好习惯,掌握解题后再分析、再思考的方法, 善于在反思上下工夫, 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归纳与规律的形成, 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同化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又可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而且能训练思维、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使自己 “ 乐学 ” 、 “ 会学 ” ,进而提高化学成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37292.html
相关阅读:中小学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