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课改后的教材,不管是计算题还是解决问题的题目都是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提取出来的。因此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数学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学生而言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也是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那么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没有语文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有艺体学科那样的多姿多彩,而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数学带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给学生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通过有些幽默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接着让学生再举出类似不断重复的例子,从而引出数学“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解决行程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就利用课外时间把学生带到操场中进行实际测量、“演习”什么是路程、速度、时间,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什么是相向行驶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从而形象的加以理解,这样在回到教学中我的学生就基本能正确理解这方面的知识了。
可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也摸得着,并非遥不可及,学习数学也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更好的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39164.html
相关阅读:如何在合作中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