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1898?1982
),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
民国四公子”
,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
张伯驹7
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9
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
多卷的《二十四史》20
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
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
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
鸟羽体”
。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就能登台演出,1930
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
国剧会社”
。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
怪异”
,不循成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
毛票换大洋”
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
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
张大怪”
,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
天下第一收藏家”
。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4
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
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
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
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
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
。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
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
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
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师张伯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
.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学戏,进步很快;后来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
国剧会社”
,他在京剧方面造诣很高。
C
.民国时为防止国宝流失,张伯驹债台高筑、生命堪虞之时仍坚守收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D
.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
.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也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
2
、文章从那几个方面表现张伯驹“
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的?请归纳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
分)
3
、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做“
大怪”
?请简要分析。
4
、“
出身”“
趣味”“
品格”“
机遇”
是造就“
一代名士”
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请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从中任选两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8
分)
参考答案:
1
、C3
分,B2
分,D1
分(A
逻辑错误。“
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
与“
深厚的文学底蕴”
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再说自幼也不可能有“
深厚的文学底蕴”
。 E“
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
错。D
不够准确,是“
一度”
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
2
、
①
多才多艺。对感兴趣的事坚持执着,不论是京剧、书法、还是收藏,他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2
分)
②
为人他狂狷洒脱,特立独行,又淡泊名利,又甘于奉献。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拔胡子;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与政治保持距离。身为董事、老板,却对生意经没有兴趣,是个甩手掌;变卖家产或借贷收藏古字画,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2
分)(这方面不要求面面俱到,)
③
他生性豁达乐观,恬退隐忍。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依然四处游赏,吟诗填词,不改其乐。(2
分)(学生如果从其他角度归纳概括,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亦可得分)
3
、
①
表明张伯驹对世事淡漠,言谈举动不循常规,十分“
怪异”
;(2
分)
②
侧面突出张伯驹不刻意追求升官发财、生活崇尚简单、为人率真单纯的性格特征;(2
分)
③
结构上承上启下,说明他将精力多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
分)
4
、出身:良好的出身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能给人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教育条件,有利于人的成长与成功。(2
分)张伯驹出身显贵,受过良好的教育,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又不必为生计犯愁,有时间有条件成长为文化大家。(2
分)
趣味:高雅的趣味能引导人追求有格调、有理想、有意义的生活,并且能为此锲而不舍,克服障碍,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2
分)张伯驹志趣高雅,不为流俗所动;尤喜读书,工于诗词、字画,热爱京剧与收藏等,最终成长为一代文化名士。(2
分)
品格:好的品格与风格会让人高尚脱俗,心有大局,面对困境不会降格以求,而是愈挫愈勇,历久弥坚。(2
分)张伯驹淡泊名利,不媚流俗;有气节,国难当头时为避免国宝外流,不惜倾家荡产,置生死于度外;乐于奉献,建国后将价值连城的收藏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文革落魄时仍乐观豁达。(每点1
分,两点即可,2
分。)
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只有那些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才能抓住它,获得成功。(2
分)民国混乱,张伯驹痛惜大量国宝流落国外,为此他努力搜求精品古字画,一有机遇,就不惜倾家荡产,坚持买下来,为拯救国宝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成就了他收藏鉴赏家的美名。(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3969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