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大致有以下三项内容: 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以下几点。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新”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即使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不能放弃他们,因为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泯灭了这个学生的内在的创新潜能,就使他失去了争取成功的机会。作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要盲目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在不同见解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往往闪耀着学生智慧的光芒。这样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发扬民主,而且是一把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一堂数学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要保证在数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觉得,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形象地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来搭“台”,这个台是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这个“台”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框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抓住关键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

  在“多位数读法”这节课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到多位数中有0 的数的读法的情境中来。我先出示几个多位数,请学生读,并小结读数的方法,然后问:如果一个多位数中有“0”的数又应该怎样读?然后步步深入, 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殿堂中遨游。

  先出示:6780506780 56007800

  用前一节课学过的方法自己自由读,然后问:“0”在什么位置,这个位置的“0”应该怎样读?

  让每位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研究中来,结果使每位学生都交出了自己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望。

  再出示:60085706008 50706080

  1100680680

  1006080080

  第一行:先读数,再说“0”在什么位置,应该怎样读?

  第二行:先读数,再说“0”在什么位置,应该怎样读?

  在一系列的练习思考归纳之后,问:怎样来读一个多位数呢?你有什么决窍吗?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纷纷举手要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希望获取成功的动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按照个级的方法去读,只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亿”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 或几个0,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 都不读出来。

  从而从“学读”变成了“会读”。最后,让学生用3 个0 和3 个5 按照要求摆数:

  (1)摆一个“0”都不读的数;(2)摆只读一个“0”的数;(3)摆出要读两个“0”的数。这样教,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从自己动手摆数到自己动脑探索,从中巩固读数方法。整节课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使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

  三、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把握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时机,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关键。

  我在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首先我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听说做游戏,他们自然高兴极了,说:“老师,做什么游戏?”我说:“这个游戏就是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我不用做除法计算,马上知道它能否被3 整除。”学生一听,兴趣来了,兴致勃勃地说了很多,我把这些数一一写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加以判断。

  这时学生们对我真是佩服极了,但是也有不相信的,拿过练习本就开始除,结果还是老师说的一样。这时他们急坏了,急切地说:“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妙法呀!快点教给我们吧!”于是抓住这有利的教学时机,说:“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情绪高昂地学习了新知识。快下课时,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做这个游戏,看他们会怎样说。结果第二天,好多学生都讲了他们的爸爸妈妈表扬他的话。

  新时代赋于我们新的使命,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学生的是新时代的创新,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吕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40837.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