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悬念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外接圆时,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我先利用一些硬纸板做成残缺圆,在课前几分钟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补圆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想出办法把它补成一个完整的圆。应该怎样补呢?学生在动手前就会对补圆的方法进行思考,当他们还没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时已经上课了,学生带着还没有解开的疑问走进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老师就指出: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找找补圆的办法,相信在下课时你们一定会找到最合理的补圆,这就要用到一个数学知识,也就是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这节课的导入方法中我就是利用了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了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全班同学中显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学生对这一节新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始终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中,可以用演示法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然后接着问:“能否证明你们的得到的结论呢?并且证明的方法至少有三种。”同学们都很惊讶,并由此产生的疑问,议论纷纷,而且拿起笔进行证明,经过大家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出如下几种证法,并且都能够积极举手回答。

  在证明时学生们都很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对于其中的证法,有些学生有顿然大悟的感觉,并且得到了满足。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解题悬念设置,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对数学的变幻无穷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寻新的知识。

  在课的小结阶段设置悬念

  每节课在小结时,也应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于是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够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设置悬念要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其思维,始终使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设置悬念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悬念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李玉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44147.html

相关阅读: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