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
~
17
题。
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
1928
。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
“
牺牲
”
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
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
1954
,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
l959
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的穷日子。直到
1980
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
“
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
!
”
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
“
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
”
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
“
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
?
”
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
“
大丈夫不从流俗
”
。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⒖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
.
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B
.
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
C
.
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
,
也不作批评。
D
.
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
⒗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6
分
)
⒘
从全文看,黄永厚的
“
冰炭同炉
”
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6
分
)
【参考答案】
⒖B
⒗.(6
分)
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
⒘(6
分)
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
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
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甲乙两篇选做文本,感觉难度基本相当,比2008
两文的等值性要高,这也较好地体现了国家性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解析】实用类文本《画家黄永厚》当是根据广见于网络的祝勇撰写的近5000
字的人物特写《黄永厚:冰炭同炉》改编的,现长近800
字。命题者设计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和“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两题,立足点都在概括提炼信息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4633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