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在自主学习里飞舞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应当控制人的行为,而应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把学习的权利和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思考等多种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从中学会自主学习。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自主学习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喜新和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教学中,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问题,而且可能性概念也比较抽象,所以在练习时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抛一抛(硬币)摸一摸(摸球)记一记(统计)猜一猜(从袋中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等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能够用语言描述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一定”“可能”“不可能”所以无论是“统计”,还是“可能性”教学,都要把它们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去活动、去经历、去体验。

  二、有效操作,提高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从而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的合理的数学概念的框架。因此,挖掘数学实践活动的素材,必须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和领悟数学问题。

  例如: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许多学生建立实际长度单位观念总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适当的单位总是不够准确。存在这些情况并不是学生的思维有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实践太少,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实践和摸索。因此,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书包里各种文具的长宽分别是几厘米,和老师同学一起合作,用米尺量一量教室里房间的长和宽各是几米,黑板的长是几米……这种数学实践活动,既可以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构建数学概念。

  三、高效合作,提升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自主互助,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有效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同学间的不同思维方式,思维策略和思维结果,在相互启迪中,吐“故”纳“新”,重新构建认知结构,正确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在讨论交流中,体现了自我价值,了解他人的作用和优势,体会合作学习的作用与意义,增进团结,加深友谊,获得学习自信心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我在学生观察场景图前,提出小组交流的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逐步完善了对信息的搜集,有的说:第一个鱼缸里有4条鱼,第二个鱼缸和第三个鱼缸里也有4条鱼,第四个鱼缸里有2条鱼;有的说:“前三个鱼缸都有4条鱼,第四个鱼缸里只有2条鱼;还有的说原来4个鱼缸里都有4条鱼,但第四个鱼缸里死了2条鱼(该学生曾有养鱼经历)。”学生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了不同表达,这种交流为下面解决“一共养了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形成了多种解决办法。第一种学生把每个鱼缸里的金鱼条数相加,列式4+4+4+2;第二种学生借助乘法活动的经验,先把3个4条相加,在加上2条,列式4×3+2第三种学生把四个鱼缸里的鱼都看作4条,在去掉2条,列式4×4-2。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没有把统一的模式塞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自主探索,构建起各自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联系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体验学习,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发展自我,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主体。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梁雪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46753.html

相关阅读:让数学考试评价变为学生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