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到春节期间返乡见闻便会流行网络,大批网友借回家探亲之际描绘乡村现状。城乡之间一些巨大差异真实的呈现,激起了大众的情感波澜,无数人慨叹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住的城市。但我想说,乡村的诸多问题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不应对农村前景看得一片灰暗。
实际上,从返乡见闻中,人们不难看到进步和希望。不少网友都写到自己的故乡通了公路,不少亲友买了汽车,智能手机和网络已在年轻人中普及,许多人在附近县城里购房结合近些年我到农村采访的见闻,可以说,农民的基本生活有了巨大改善,这一点是普遍的,不管是宁夏固原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区,还是新疆、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是如此。网友们同时也写到,农村人口流失,空心化现象严重,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乡风民俗有恶化倾向,不孝敬老人、热衷攀比和赌博、文化娱乐贫乏等问题凸显。进步与落后并存,这才是真实的农村现状。
对于返乡见闻体的流行,有一点需要警惕:那就是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过去有所美化。用今昔对比的方式来突出现实问题的严重性,此情可感,做法也可以理解,但一些人慨叹回不去的故乡,仿佛故乡以前就多美好似的。如果故乡真像他们说的那么美好,他们又怎会离开呢?其实,他们向往的是自己理想中的那个故乡青山绿水、稻香蛙鸣、炊烟袅袅、民情醇厚但这种田园牧歌般的景象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真实的乡村生活是艰苦而粗粝的。过去就更是如此。别的例子我就不说了,单是一个如厕,就足以让很多用惯了抽水马桶的人发憷。凡是在冬季的严寒和夏天的炎热中用过北方农村旱厕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样一种感受。日本电影《小森林》把乡村生活的美好拍得美轮美奂,但正如众网友指出的,为了吃一个面包需要自己砍柴、烧火、磨面、烘焙,一天下来,能把人累死。香喷喷的面包背后是湿透背心的汗水。这才是真相。
乡村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城市化进程一天没有结束,这些问题就一天不会消失。城市化的本质就是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当乡村连人都消失了,凋敝也好、空心化也好,都必然会出现。但这是前进所要付出的代价。只有农业人口大幅降低,农村和农业才有希望。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刚刚突破50%,还有6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未来5年预计将有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进入城市成为市民。这个过程,英国用了100年,法国用了95年,美国用了60年,我们只用了30多年。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而返乡见闻体却没有触及,不能不说是偏颇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可以肯定,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甚至一些村落会空无一人,但自然生态的恢复、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都将随之而来。去过日本的人往往感叹日本自然保护搞得好,森林遍地,到处郁郁葱葱。但如果没有超过90%的城市化率,日本可能出现如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吗?当数亿农民还在砍柴烧饭,你能指望农村的面貌有多美好?
所以,解决农村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在农村,而在城市。只有加速城镇建设,有序放开户籍限制,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市民相同的就业、教育、购房、医疗、养老等政策,才能使城镇成为新的故乡。古人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故乡既然回不去了,何不建设新家乡?当数亿农民在座座新城中安居乐业,所谓回不去的故乡也就不存在了,到那一天,返乡见闻体也必然消失。对此我们应有信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47905.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政治需强化能力培养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