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多种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是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又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49910.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知识点:参数方程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