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野木
①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
“
山水画
”
。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②
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说: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师造化
”
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③
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
“
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
”
。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创造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④
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沙岩。
⑤
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
“
褶皱
”
。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
⑥
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
“
雄伟
”
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
⑦
被称为
“
现代绘画之父
”
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
“
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
”
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
(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1
.第
②
段说
“
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
,你如何理解?(
4
分)
2
.简析第
③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
分)
3
.古今山水画家为什么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请结合文意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
.
①
这是对前文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的进一步解释,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成分。
②
山水画中的皴法画表现了一定的地质风貌,但又不等同于地质原貌。
2
.
①
在结构内容上承上启下,是对上文《芥子园画传》皴法种类的进一步解说,同时又为下文中地质学中的不同区域的地层进行铺垫,顺理成章地引出地质规律的话题。
②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从侧面证明下文的岩石地层的复杂性。又使得语言不枯燥。
③
说明认识事物要不断地创新,今天的山水画家要学习一些地质知识的必要性。
3
.
①
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开始就有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的传统。不同画家居于不同区域,必须要有所创新。
②
大自然是千番模样万种风姿的,已有的山水画法还远远不能表现出大自然山石的多种风貌,必须不断创新。
③
要成为有成就的画家,必须要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
④
今天的山水画家如果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发现更多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5614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