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总有一些学生感到困难重重。他们由于缺乏数学的学习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在平时学习对知识掌握欠佳,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思路。他们的思想压力太大,不敢去请教,怕别人认为“笨”,积重难返,由“不会学,不会做”变成“不想学,不想做”。教师若想打开这个局面,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偏爱差生”。教师首先应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然后不断给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对其取得的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其体会到成功的滋味,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会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一般来说,数学学习成绩好,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使“苦学”变为“乐学”。
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用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
2、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挖掘数学的美,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设障、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如,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设计问题:A、建房装门和窗户时,为什么要钉“拉子(农村木工俗语)”?B、大家用的课桌晃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知道:很多几何知识同学们已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过,只是不知道原理而已。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开始,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掌握新知,学生的学习既轻松又愉快,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和知识转化处,引起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二、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运用上述方法能够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这些还是不够的。当他们在学习中遭遇困难时,这种信心和兴趣不会持久,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失望和自卑,因此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困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教学。可运用如下几种方法:
①以所学内容本质基础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同类项的概念分两步进行讲解,先讨论所含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63198.html
相关阅读:用“数学日记”沟通师生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