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
自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后,海天禅寺的平静就打破了。
僧人们不明白,法眼方丈怎么会要求了悟禅师住下来,更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容忍了悟的反常行为。别的不说,这了悟自在海天禅寺住下后,竟从来没扫过一次地,从来没关过一次门。若轮到他值勤值夜,其他和尚总有些放心不下。
众僧都不甚喜欢这位新来的了悟禅师。所谓先进庙门三日大,比了悟先进庙门的,自认为比他有资历,也就不把了悟放在眼里,时不时斥责他,骂他是懒和尚。了悟不气不恼,一笑了之。过了几天,众僧突然发现了悟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
空门岂用关”
;下联为“
净土何须扫”
。
众僧看得呆了,一时竟无法驳斥了悟的这种奇谈怪论。有人去禀报了法眼方丈。法眼方丈闻听后,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他传下话去:“
了悟对禅的理解,已非你辈皮相之见,好好向他学道吧。”
?
僧人们都认为法眼方丈在偏护了悟,甚至认为他法眼有私,多少有些不服。
法眼方丈终于向众僧们说出了压在心底的一件事:那就是半前的一个黄昏,他匆匆赶回海天禅寺时,因山雨刚止,河水暴涨,木桥已被冲毁,有一轻山姑为无法过河正发愁呢。
法眼方丈见此,考虑再三,卷起裤管,折一树枝当手杖,一面探底,一边趟过了河。法眼方丈想:男女授受不亲,僧人戒色,自己这样做,既给她做了示范,又不犯寺规,也算尽到普度众生之责了。然而,那位山姑不知是没有领会法眼方丈的暗示,还是胆小,依然站在河对岸干着急。天渐渐暗下来了,一个山姑过不了河,那如何是好?
正这时,走来一其貌不扬的和尚,和尚上前向山姑施礼后,就抱着山姑过了河,和尚把山姑放下地后,满脸通红的山姑一脸羞色地向和尚道了谢。和尚说了声:“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就一声不响地继续赶路了。
?
法眼方丈忍不住上前问:“
这位和尚,出家人应不近女色,你怎可抱一个姑娘呢?”
那和尚哈哈大笑说:“
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①
。你怎么反而老放不下呢?②”
法眼闻之大惭,始悟遇到得道高僧了,就极力邀请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住下。
这件事对法眼方丈震动很大,他深感了悟禅师道行深厚,有心好好观察,让之熟悉海天禅寺后,再作打算。
?
不久,清兵南下,发生了“
扬州十日”
、“
嘉定三屠”
等惨烈之事,善男信女逃难的逃难,避灾的避灾,寺庙的香火一下冷落了许多。
?
海天禅寺落入清兵之手是早晚的事,胆小的僧人离寺避到了乡下,了悟却天天在大殿念经打坐,仿佛不知大军压境之事。
?
一个阴霾之天,清军一位大胡子将军率军士冲进了寺庙,其他僧人全逃了避了,唯了悟禅师依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念他的经,对大胡子将军的来到视若无睹,大胡子将军见这和尚竟敢如此蔑视自己,厉声喝问:“
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目无本将军,你知不知道本将军杀人如刈草一般。”
?
了悟正眼也没瞧大胡子将军一眼,朗声回答:“
将军你大概还不知道寺庙中也有不惧死的和尚吧,既然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
本来大胡子将军想大开杀戒,烧了寺庙,但听了了悟的回答,又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和尚的豪气与胆识,遂下令撤退。
海天禅寺就这样免于兵灾。
法眼方丈因此有了把方丈之位传给了悟的念头,了悟闻知后借口自己乃闲云野鹤,执意谢绝了法眼方丈的美意,终于又云游四海去了。临走时,他留下一偈语:“
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真佛内里坐。”
遂头也不回地走了。
法眼方丈与众僧们都默默念着这偈语,各人参悟着。
11
.画线句子的内涵丰富,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
分)
12
.根据文意,分别解说文中加点的“
我放下”“
你放不下”
的原因。(4
分)
13
.法眼讲述了悟抱村姑过河的故事,有何作用?(5
分)
14
.赏析煞尾之句的表达效果。(4
分)
15
.小说为何以“
了悟禅师”
为题?试作赏析。(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6457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