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培养数学思维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随着新一轮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更关注学习过程,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面对这些变化,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教材,恰到好处地设问,引导学生,开展议论,让学生动脑动口,参与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下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主动思维

  课堂教学的切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提示课题,引入新知时,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通过创设更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议论,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了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性,问题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怎样报告一条东西向笔直的铁路上出现险情的地点”的学习问题,建立“如何确定直线上一点的位置”的教学模型,学生依据生活经验,通过讨论,结合画图,便自然地抽象出“数轴”的概念,理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事实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别从“形”和“数”这两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整个过程不是以解题为导向,而允许学生各抒已见,说出数轴的三要素即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最后达到培养数学主动思维。

  二、辩析正误培养深刻思维

  让学生进行辩析正误的训练,是常用的一种课堂练习形式。如果在练习之前,能引导学生先进行议论,开展互议互辩,上层生可以在议辩中拓开思路,充分展示自已的才华,或发表不同的见解:而下层生则通过互议互辩把自已害怕提出的问题亮出,并获得同伴的解答或纠正,从而找到思考问题的起点与路子,培养深刻思维。

  三、延拓创新,培养联想思维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

  然而,学生通常在做完一部分题目后,急于寻求别的题目,不善于观察、总结、归纳其内在的本质规律,这样,做了大量的题目,即使解决了一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也只能是知识的累加,未形成相互联糸的知识结构,遇到新类型的题目还是感到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不能求解答案。所以,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养成认真观察、总结反复思考的习惯,发现规律,培养联想思维的能力,形成较完整糸统的知识结构,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联想思维,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编辑一些问题。在问题中进行联想、找出规律。

  四、一题多解开拓发散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采用“一题多解”的训练,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求解同一道题,织“法”成网,串“解”成链,借“题”发挥,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方法,使知识间融会贯通,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在比较中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解决多个相同数相乘时的书写时,乘方的应用就是一个捷径,假如这时仍有学生用原始的方法把它写成很长的一个样子,你会怎么想呢?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要想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一题多解的教法是学生一次探索解题的教学,更是一次教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教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一题多解教学开展的氛围,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应给予启发性提示,唤醒其创造性的欲望,促使思维起连锁反应。通过教师对解题方法的梳理、升华,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比较,增强求简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开拓思维视野。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领悟数学思维,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这当中,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数学知识,而只能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以“讨论”为手段,以“探究”为途经,以“发现”为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辩析正误、延拓创新、师生共探、反思突破”的教学模式。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吴世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72891.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知识点:向量的概念及几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