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品味魏晋南北朝人和南北朝之间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调,一直是我乐而不疲的追求。可是一千五百前的南北中国毕竟是难以跨越的两个世界,我时常会想像他们隔江眺望的情景:从此岸到彼岸,究竟有多远?
②
也许回答是:永远!
③
轻时,晋人“
怪诞”
的生活情调比较符合我的口味。尽管面对屠戮、流徒、离乱,他们还是让小情小调萦绕周遭,给苦痛点缀一些花边儿,权且当作乱中的慰藉。在我眼里,六朝人都是地道的文人坯子,清高自负,狂妄孤傲。他们喜欢一些清新的小玩意儿、爱鹅爱鹤爱琴爱林泉,得不到就寝食不宁。他们标榜放达,喜欢清谈玄远。
④
山清水秀、沃野千里的江南毕竟是富庶的,这给骚人墨客驰骋怀抱提供了环境和条件。此时造纸术的突飞猛进,使文人的挥洒酣畅淋漓。纸的襄助,推进了江南书风向飘逸道媚发展,并大踏步地走向前卫。可是再也没有比纸更脆弱的东西了,或堕于水或焚于火或蛀于蠹,千下来风流云散,难觅只字片纸。宋齐梁陈书法史中,有名姓的书家二百人,他们留下名姓却无一丁半点墨痕,现在的我们依凭什么来评说他们呢?
⑤
透过江南的风流潇洒,从此岸到彼岸,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全然不同的格调。平时翻看史书,总觉得对北朝的描述不及南朝那么热烈和幽默。北中国从来都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部族混战厮杀的兵家之地,连兵瑟而致赤地千里。地域和气候熏陶了马背民族的尚武精神。他们不像南朝人“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而在冲锋陷阵上大显身手。这样的部族,文化品味又该如何……
⑥
坐在龙门石窟对面,从窗口隔着伊水远望这座石山:石窟静静地矗立着,一脸冷峻和硬朗,没有丝毫的粉饰和张扬。北方虽石质优良,经过千的霜雪浸洗,多处不免残破漫漶,显出一副沧桑之相,但是它的峥嵘气象和恢宏格局,分明储满了永恒。
⑦
北朝人似乎对坚硬的石头有着天生的情缘,他们属意石头,并不是即兴而发随意而止。哪儿大写意,哪儿小精工,都条理清晰工写分明。南朝文人对石共也有感情,吟咏石头的诗章也作了不少,只是他们不愿“
动手”
。赋诗之余,南朝文人对石头还有另一种嗜好,即采石炼丹化为腹中之物,企盼药石空肠过而得长生不朽。北朝人对石头采取的是最实在的态度。在南朝人隔江清谈“
般若”“
涅?”
时,北朝的偶像崇拜、向往净土的梦想又一次在石头上化为现实。在北魏至唐一百五十间的十万余尊造像中,北魏造像就不下三万尊。我凝神微观这些造像的细部,用手抚摸其中精美的线条时,手眼都有些发潮。
⑧
镌刻在龙门石窟古阳洞顶的北魏《广川王造像记》,既方朴又灵秀,既缜密又疏朗,雍容锐利又干脆利落,使人惊叹刻手刀工的简净。石头可不好摆弄,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场景:高高的洞顶,凿刻者搭架登高,仰卧行事。一手握钎一手执锤,敲击中火花迸溅,乱石扑面,才凿出这精致的五十个字,可不像南朝文人飞觞赋诗那么浪漫。冰天雪地里,饥寒交迫中,剔除一方方顽石,磨秃一把把凿头,冬去春来雪化冰消,佛陀终于露出了笑靥。
⑨
北朝人刻石根本没有想不朽、想永恒,所以他们面对坚硬的石山会充满喜悦;他们也不觉艰辛,所以众多的造像都流露着佛陀慈祥平和的神采。他们造石窟、建寺院,拜佛求福是主旨,而把石窟当作艺术殿堂来审美,那是后世文人的发挥并非北朝人的本意。
⑩
我们在惊叹北朝石窟的艺术性时,只好为湮没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唱一支挽歌了。从此岸到彼岸,也许我看清楚了:南派的江左风流,疏放妍妙;北派的中原古法,厚重苍茫。各极一时之盛,难以论说高下。但随着龄的增长,我要找寻的是与艺术心灵相契合的空间,使精神化的生命洞穿生活中浮华附丽的表层,真正对艺术前景寄予切实的期望。啊,还是北朝!
还是北朝!
(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题散文)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
也许同答是:永远!”
一句既写出南北朝地理上难以跨越的空间距离,也暗示它们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审美差异。
B.
造纸术的发展推动了南朝书法艺术的进步,但纸的脆弱又使艺术品难以留存,这与北朝石刻艺术的永恒形成对比。
C.
作者抚摸北魏造像时“
手眼都有些发潮”
,是因为他感动于北朝石刻艺术的精美,同时又失望于南朝人对石头的态度。
D.
文中第⑧
段描写了北朝人凿石刻字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不畏艰辛、从容放达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E.
这篇文章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语言典雅富有诗意,形象可感又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独到看法。
19.
第⑤
段说“
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全然不同的格调”
,从全文看,南北朝的格调有何不同?
形成不同格调的具体原因有哪些?(6
分)
20.
结尾处作者反复强调“
还是北朝”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8
.C D
(4
分)
19
.答案要点:
第一问:
南朝:风流潇洒,疏放妍妙。北朝:纯厚朴质,厚重恢宏。(
2
分)
第二问:
南朝:山清水秀,富庶发达;南朝人多具有文人特质和情怀。北朝:战争频仍,赤地千里;北朝人更实在坚忍,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凿石刻像化为现实。(
4
分)
20
.参考答案:
结尾反复强调
“
还是北朝
”
,在对比中突出了作者对北朝艺术由衷的赞美之情(
2
分);凸显了文章主旨
——
能体现生命本质的艺术最具有生命力(
2
分);同时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圆融(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73140.html
相关阅读:《天河新话 韩小蕙》阅读答案
《醉太行》阅读答案
《鸟儿远去》阅读答案
《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阅读答案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