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
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
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
吾学足矣。”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
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②
,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
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
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有删减)
【注释】①
伥伥:无所适从貌 ②
皇皇:指匆忙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
.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
.若有所责
责:责备
D
.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学者有所溺焉尔
复驾言兮焉求
B
.方勉焉以模言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
.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不如因善遇之
4
.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
.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
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
,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
.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
充道”
,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D
.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⑴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
分)
译文:
⑵
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
分)
译文: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
对人)
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
别人的)
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
别人的)
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
过于)
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
使作者)
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
文章)
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时回归鲁国,他编纂“
六经”
,只用了很短的几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
一般人)
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
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
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
文章)
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
道”
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76642.html
相关阅读:《梁适,字仲贤》阅读答案及翻译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孔子却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哪些
《示季子懋修书》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