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深刻转变,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坚决拥护。但是,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上出现了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论调,需要认真加以辨析。
反腐倡廉既是政治命题,也是经济命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这是由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的,是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变的必然反映,同反腐败没有必然联系。应当看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反腐败与推动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反腐败营造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市场环境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又有利于消除设租、寻租机会。因此,反腐败不仅不会拖累经济发展,反而会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改革发展释放红利。
规范权力运行,提高交易效率。根据现代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能够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然而,任何制度都存在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腐败就是官员与公共部门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博弈行为。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为腐败提供温床。同时,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腐败行为通过直接机制(影响资源配置)与间接机制(降低投资率)影响经济增长,导致社会资源难以优化配置,降低经济增速。因此,反腐败本质上是通过制度建设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规范权力的运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交易效率。
矫正市场信号,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当前,一些地方和领域政府缺位、错位和越位的现象依然存在,行政力量不当主导资源配置的问题在一些领域依然严重,如工程建设、土地批租、进出口配额、项目招投标等,导致在这些领域和环节权力寻租问题比较突出,市场被分割、被扭曲。权力寻租和腐败盛行会冲击资源配置机制,使大量的人、财、物流向效率低下的经济主体。行政权力不当介入资源配置带来的腐败行为,不仅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和公平原则丧失,而且会阻滞经济体制完善,进一步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反腐败的一个重要现实功能就是让行政权力回归本位,杜绝设租、寻租现象,矫正扭曲的市场信号,切实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社会公正,提高政府公信力。腐败行为实际上是社会净福利的一种转移支付,不仅不会增加社会总福利,反而会破坏社会基本分配法则,造成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导致社会总体经济效率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腐败行为会破坏经济制度和市场法则,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而反腐败则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提高政府公信力。当前,应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通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权力寻租空间。同时,构建行政自律机制,以制度制约权力,从反腐走向防腐,通过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公信力,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80119.html
相关阅读:2016年2月14日时事政治(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