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苏轼《日喻》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5 题。 24 分。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5
题。
24
分。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以为日也。日之与钟、?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而眇
者不识日




眼瞎

B
.他日揣
?,以为日也




持、抓

C
.君子学以致
其道




表达

D
.夫没者岂苟
然哉




随便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以
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A
②作《日喻》以
告之

①自盘而之
钟,自烛而之?

B
②日之
与钟、?亦远矣



生而眇者
不识日

C

昔者
以声律取士



①而
眇者不知其异

D
②莫之求而
自至
12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先讲了一个“盲人问日”的故事,指出“盲人识日”的问题在于只是依据间接的、片面的经验来认识事物,因此得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结论。

B
.第二段由上文的故事引申“识日”和“见道”,指出不能达于道的错误在于“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没有认识到“道”的本质,没有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只是主观臆断


C
.第三段讲“求道”的正确方法。引用孙武、子夏的话都是说明了掌握主动的必要性
。第四段抓住一个“学”字深入一层说理,又用南北之人学“没”作比,突出长期实践的重要,并进一步指出了单凭求教而不下苦功的危害。

D

结尾正面鼓励吴彦律,说明作文目的,但意在言外。作《日喻》的目的在于希望吴彦律注意两点:一是求学必须要有目的,这目的是“求道”;二是要下苦功夫求道。
12

C
.引用孙武的话不仅解释了“致”字,而且还说明了掌握主动的必要;引用夏子的话,说明了“学”是“致道”的不二法门,强调了刻苦学习的必要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83029.html

相关阅读:《观巴黎油画记》阅读答案
“穆修,字伯长,郓州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高考语文(山东卷)文言文阅读《看松庵记》(宋濂)
“蒋瑶,字粹卿”阅读答案
《桃夭村》阅读答案